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文史论文 > 公共关系论文--城市人行步道系统中相关设施研究

公共关系论文--城市人行步道系统中相关设施研究

穆 勇
摘要:城市人行步道公共系统日趋完善,相关的公共辅助设施成为其中人们活动组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交通代步设施辅助步行便捷的完成系统内长距离位移;环境小品设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功能需求;指引导向系统提供正确的方向导引行人选择最佳的步行线路。
关键词: 人行步道系统;代步设施;环境小品;导向系统
步行是人类最古老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的交通方式,同时也是人们体验城市可采用的最直接、最传统、最有效、最直接的空间移动方式。步行交通有着其它交通方式难以替代的优越性,如占地少、造价低、自主性和灵活性强,促进身体健康、提高与自然和社会的交流,且节能环保、减少污染等。在中国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建筑和机动车与人类争夺着有限的公共土地资源,在割裂城市空间的车水马龙中协调人车公共关系,合理有效的方法便是设置相对独立完善的人行步道公共系统。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工具的改进,人行步道的空间形态已日趋多样化。室内公共空间的发展使很多传统的室外公共活动进入室内,同时空中层步行系统和地下空间的高度开发使传统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发生巨大变化,形成从室内到室外、从空中到地下众多的空间形态类型。城市人行步道公共系统的日趋完善带来规模的剧增,相关的辅助设施便成为其中人们活动组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换乘便是促使公共关系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
⒈ 交通代步设施
随着人行步道系统的发展,步行系统的空间尺度已大大超出步行可以轻松到达的范围,在水平方向上人行步道的总长度可达到几十公里(如加拿大多伦多地下步行系统总长约27公里),在垂直方向上可跨越几十米,环境再优越也难以支撑人们单纯依靠步行方式,穿越如此长的距离或爬升如此的高度,且步行费时耗力,使系统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步道系统需要有相应的代步设施,来辅助步行便捷的完成系统内长距离的位移。
交通代步设施按移动方向可分为两类:水平方向代步设施和垂直方向代步设施。
水平方向代步设施主要包括三种:其一是依靠机动交通站点的合理布局来实现,步行者可以通过换乘轨道交通或汽车完成长距离位移。多伦多的地铁线呈“U”字形穿过城市中心区,地铁线中两条平行段之间的距离约800米,地下步行系统连接六个连续的地铁站点,人们可以通过方便的换乘轨道交通实现快速的长距离位移。又如慕尼黑市中心间隔600米设置轨道交通站点,每400米有公共汽车站点,以保证步行者不需要长距离步行即可换乘机动交通工具。机动交通站点的合理布局不但可以辅助系统内的位移,还可高效的将系统与整个城市联结在一起。
其二是设置专门为系统内部服务的机动车,包括公共汽车、轻轨列车等。如香港九龙交通城在地面层开辟了环绕基地和车站的公共交通系统,来辅助人们在车站和基地中实现快速的水平位移。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主线南侧有一条7米宽的观光车道,慢速观光游览车外观模仿21世纪上半叶的有轨电车,采用无污染的电动发动机,每天从早8点半运营至晚10点,行使于西藏路和河南路之间的步行街上,既为行人提供交通便利,又为步行街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系统内部的公共交通仅满足辅助步行交通的需要,因此车辆尺寸不宜过大,方便行人登程,可以采用低站台或无站台的形式。而且要注意降低噪音,采用环保节能的新型交通工具。如国外一些研究机构研制的名为“sky train”的运输系统,样子类似缆车,具有轻便、准时、易登乘、无废气排放、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很适合作为步行系统中的代步工具。
其三是水平向的机械传送设施,目前主要是移动步道。如东京新干线车站每天的乘客流量可以达到200万人次,而车站中的移动步道起到了积聚和疏散乘客的重要作用;同样到2001年时,巴黎3个地铁站里已建设7条地下移动步道,通过移动步道可以在更大的区域内增加地铁出入口,大大提高了站点的服务范围,使耗费巨资的地铁更好的发挥效益。又如,在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时建设了一条空中的移动步道,它由光亮的玻璃管围护,人们可以通过电梯和自动扶梯进入步道中,轻松的往返于车站和博览会场地之间,成为博览会的重要景观之一。相对于其它代步设施,移动步道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根据需要设定长短,在空中、地面、地下人行步道中都可以安装,而且随着系统的发展能够根据需要不断的增加,具有相当的灵活性。由于移动步道可以与步行道设置在一起,登乘和离开由步行者自主决定,非常方便,而且移动步道可以不间断的连续运转,运输效率相当高。相信随着移动步道技术的发展,它的造价会降低,相关配置会更加人性化,将会被广泛应用于人行步道系统中。垂直方向的代步设施目前主要包括垂直升降梯和自动扶梯两种,由于自动扶梯运量大、效率高,且登乘方便,乘坐环境好,因此在步行系统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自动扶梯按路线形式可分为直线型和螺旋型,直线型的扶梯梯路为直线,螺旋型的梯路为螺旋线。直线型更为常见也更加实用。自动扶梯按扶手的外观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扶手带只用全透明钢化玻璃支撑的;一种是扶手带用半透明钢化玻璃及少量撑杆支撑的;还有一种是扶手带采用支架并覆盖以不透明板材支撑的。按驱动装置位置分类,自动扶梯可分为端部驱动、中间驱动以及多级驱动三种。
由于自动扶梯非常适合在车站、机场、商场等客流量较大的公共场合使用,因此被广泛应用。如今,自动扶梯运行速度可达每分钟36米,最大高程可达30米以上,可载运大量乘客。美国现有1万余部自动扶梯,每年搭送乘客300万人次。自动扶梯已成为人行步道系统中垂直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人行步道系统的竖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⒉ 环境小品公共设施
环境小品公共设施包括步行系统中所有可见的能够便利使用的设施,它内容丰富,品种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建筑小品——休息亭、书报亭、售货亭等。
(2) 公用设施——座椅、桌子等休憩设施,邮筒、电话等通讯设施,垃圾箱等环卫设施,标示牌、广告牌等指示设施,照明设施。
(3) 装饰小品——雕塑、水池、壁画、花坛、花盆等。
人行步道系统中环境小品设施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原则:
(1) 设施应尽可能全面地满足步行者的各种需要,尤其要用最严格的标准,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为行为不便者提供必要的服务。
(2) 在同一连续的步行系统中应建立设施的统一规范,形成连贯、一致的设施标准,使设施成为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3) 设施的形式和安装为只要能够清晰的表达其特征,而且比例尺度要与功能相协调。
(4) 设施应尽量选用环保材料,而且材料要有相当的强度,以降低保养和维护的投入。
一个好的环境小品设施常常将功能性、装饰性和工艺性紧密地结合于一体,是营造舒适美观的步行空间环境的重要元素。设施合适的尺寸和位置可以调节空间尺度,创造出舒适亲切的小尺度空间,这在交通枢纽等尺度巨大、人头攒动的步行空间中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座椅应放在步行者需要停留休息的引导性位置,临近步道出入口、或是在垂直交通附近的位置等,座椅的数量要根据步道中人流量的多少以及A型、B型、C型三种人群的比例来确定。座椅又可分为有靠背的长椅和无靠背的长凳,有无靠背对休息的好坏有很大影响。垃圾桶可与花池、花盆等景观小品配合设置,尤其要靠进行人易停留的场所、不同功能间转换的出入口以及自动售货机等零售点。垃圾桶的尺寸可根据其位置及使用频率来确定。公用电话及电话亭的位置不应妨碍行人的通行,不要将话亭放在行人行走路线变化较多的地方,同时还要最大限度的为使用者提供适宜的通话环境。总之,每一种环境小品设施都应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的环境要求尽可能详尽细致地进行设计,因为环境小品设施的质量也是步行系统宜人化方面的重要评价标准。
人行步道建设中,环境小品设施常常由不同部门管理和建设,如园林部门负责景观绿化小品,通讯部门负责通讯设施等等,因而缺少对步行系统中小品设施的整体构思设计和统筹安排,不能有效的发挥设施的作用。如果能有专一的部门对系统中的小品设施统一设计、定制和管理,协调各个行业的关系,可以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同时可以将各种小品设施汇编成册,由相关企业统一制作,并作为商品供应城市人行步道建设时选用,则大大有助于提升步行环境的整体水平。如英国就曾出版《场所家具》(Site Furnishings)一书,概述了环境小品设施的设计原则,并介绍了各个公司生产的各类小品设施的样式、材料、尺寸,可供设计师选用或进行特殊设计是作为参考。

⒊ 指引导向系统
随着人行步道系统立体化、网络化的发展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连接着越来越多的办公、商业、娱乐场所。步行者在系统中行走时需要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及目的地的位置与方向,以便选择最佳的步行线路。尤其是在全封闭的室内步行系统中,线性的人行步道在空间中“任意”穿梭,空间中又缺少自然的参照物,因此完善的指引导向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有了指引导向系统步行者可以轻松的了解他们在何处以及如何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这是成功的人行步道系统设计的重要方面。
按照指引手段的不同,指引导向系统可以分为传统标示牌指引和高新技术指引两种方式。
高新技术指引具体包括电子指示牌、电脑网络指引、智能交通系统(ITS)等。电子指示牌可以用于交通换乘枢纽中,为行人提供各种机动交通的相关信息;行人还可以运用电脑,通过网络查找人行步道系统的相关信息;智能交通系统则可以为行为不便者或残疾人提供指引服务,如日本ITS研究中有专门的步行者援助系统,主要帮助高龄者、残疾人等行为不便的人们安心利用道路环境,他们可以利用携带的终端机等装置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周边的设施及选择最佳的行动路线,装置可以提供红外线通讯、综合语音等功能,以帮助视力不佳者辨认方向。
传统标示牌是步行系统中面向大众的最为普遍的指引方式,它主要通过视觉交流传达信息,因此一般具有很显著的特征吸引行人的目光,而且与周围的环境要协调一致,它的外观、空间中的位置、结构支撑系统等相关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要求。标示牌按标示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信息/辨析标示、方向标示、规则表示三种类型。信息标示用于告知步行者出入口的位置、所在区域的功能或组织分区等;方向标示用于告知步行者所在位置、前进方向等;规则标示用于告知步行者应最受的规定、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多伦多地下步行系统中的标示牌指引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这套指引系统可简称为“PATH”,它是由多伦多市政府出资,由相关机构与设计公司合作完成,PATH的名称及相关标示语已在多伦多市注册,PATH甚至已成为整个人行步道系统的代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PATH所包含的方向指引、地图、标示牌等广泛应用于系统中为行人提供轻松便利的指引,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行人和企业来使用人行步道系统。
“PATH”中的每个字母拥有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方向。“P”是红色的,代表南向;橙色的“A”指引行人向西;蓝色的T指代北向,而H为黄色,代表东向。PATH所标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步行者在室外路标塔、室内门窗、抑或是电梯按钮旁看到“PATH”时,表示这里是人行步道系统的出入口(图1-a)。
2)PATH的方向标示会告知行人当前所在的位置以及将要进入的下一个区域的名称。箭头的颜色代表前进的方向。(图1-b)
3)当行人走到地面某一街道下方的地下空间时,地面街道的名称会在标示内容中出现。(图1-c)
4)当行人处于地下步道交叉口或是大尺度的集中空间中时,可以在标示中通过不同色彩的箭头知道东西南北的方向。(图1-d)
5)在楼梯或踏步处,残疾人可以通过标示找到更加便利的路线。(图1-e)
综上所述,人行步道系统中的指引导向系统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指引系统应予人行步道环境充分协调,而且要在步行系统中连贯使用。要综合考虑标示牌的尺寸、位置、形状、色彩、材料等细节因素。
2)直接性——指引系统提供的信息应直接有效,要尽量减少多余的标示和过多的标记。
3)显见性——指引系统应安置于关键位置,而且便于行人清晰识别,其设计应吸引使用者的注意。
4)易读性——标示内容所选择字体的类型、风格、尺寸、颜色都应使行人清晰易读。
5)综合性——指引系统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既要建立完善的标示牌指引,又要充分考虑行动不便人群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高科技的辅助指引方式。

论文结语:目前中国的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轨道交通和机动化交通方式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原有结构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人行步道的公共关系系统化发展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措施之一,相关的辅助公共设施是其中人们活动组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交通代步设施辅助步行便捷的完成系统内长距离位移;环境小品设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功能需求;指引导向公共系统提供正确的方向导引行人选择最佳的步行线路。众多相关辅助公共设施使城市人行步道系统完善,真正有效的组织城市功能的运转。

 

参考文献:
[1] Brian Richards, Future Transport in Cites, London and New York: Spon Press, 2001。
[3] (美)E•D•培根 著,黄富厢 朱琪 译,城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9] 韩冬青 冯金龙 编著,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10] 王建国 编著,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1999。
[31] 杨东援 韩皓,道路交通建设与城市形态演变关系分析——以东京道路为例,城市规划汇刊,2001.4,47-80。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