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伊布替尼联合R-CHOP化疗方案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临床效

伊布替尼联合R-CHOP化疗方案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临床效

摘    要:目的:探索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使用伊布替尼联合R-CHOP化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R-CHO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伊布替尼联合R-CHO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时间的回访,观察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中使用伊布替尼联合R-CHOP化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能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推荐应用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
关键词: R-CHOP化疗方案;伊布替尼;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效果;
 
近年来,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类型,在西方国家约占成人NHL的30%,在中国约占成人NHL的40%,中位发病年龄为50~70岁,男性略高于女性。但R-CHOP化疗方案一线治疗后仅约60%的DLBCL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多年来临床医师一直在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DLBCL的治愈率。临床上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通常以R-CHOP化疗方案为主,即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并序贯2个周期利妥昔单抗治疗。但是在化疗过程中,患者仍会出现病情恶化、肿瘤复发、耐药性增强等不良预后,无法保证其生存率[2]。2018年起,伊布替尼作为全新上市的BTK抑制剂开始被尝试应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国外相关临床研究的探索性分析结果显示,在R-CHOP化疗方案中加入伊布替尼可以使年龄<60岁的患者获益。临床上开始尝试使用伊布替尼联合R-CHOP化疗方案来治疗DLBCL患者,特别是对BCL-2/MYC双表达的非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DLBCL患者,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3,4]。本研究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明确伊布替尼联合R-CHOP化疗方案治疗DLBCL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8.64±3.62)岁;其中9例为Ⅰ~Ⅱ期,20例为Ⅲ期,6例为Ⅳ期。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9.52±3.18)岁;其中7例为Ⅰ~Ⅱ期,18例为Ⅲ期,10例为Ⅳ期。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纳入标准:(1)经检查,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DLBCL。(2)年龄<65岁。(3)均无肾、心、肝、肺等脏器并发症,具有大剂量化疗的耐受性。(4)移植前均接受固定化疗。(5)研究前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有淋巴瘤期间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2)妊娠期以及哺乳期患者。(3)伴呼吸道、肾脏、胃肠道、神经系统、肝脏、精神疾病者。(4)移植前30 d体内含有抗真菌药物、全身抗生素且接受抗病毒治疗者。
观察组患者在移植前使用伊布替尼联合R-CHOP化疗方案进行化疗,化疗时间6~8个周期。R-CHOP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同时在整个21 d化疗中,每日口服伊布替尼560 mg。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R-CHOP方案进行化疗,化疗时间6~8个周期。R-CHOP详细治疗方案为:第1 d,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375 mg/m2、环磷酰胺750 mg/m2、阿霉素50 mg/m2、长春新碱1.4 mg/m2;第1~5 d,每天口服泼尼松100 mg/m2;每个疗程21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根据WHO疗效判定标准,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4类,计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如果患者治疗后病灶最长径减少的总和≥30%,治疗后未出现新的病灶,为完全缓解;如果患者治疗后FDG-PET结果为阳性,病灶最长径减少的总和≥30%,为部分缓解;如果患者治疗后FDG-PET结果为阳性,病灶最长径减少的总和在10%~29%,为疾病稳定;如果患者病灶最长径增加总和超过30%,治疗过程中出现新的病灶、FDG-PET结果为阳性,为疾病进展。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发热、黏膜反应、出血、肺部感染、胃肠道反应。(3)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时间的随访,随访方式可以为调查问卷、电话询问、患者复诊等,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比较
经过1年时间的随访,观察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DLBC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恶性肿瘤,占所有NHL的40%[5]。根据细胞来源,DLBCL可分为GCB型和活化B细胞(ABC)型及未能确定细胞来源3种类型(后2种又被统称为Non-GCB型)。随着细胞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LBCL亚型得到了进一步细分,目前至少有7种遗传亚型被确认。在新的分型中,ABC DLBCL包含MCD(MYD88L265P和/或CD79B突变)、BN2(BCL6易位和/或NOTCH2突变)、N1(NOTCH1突变)和A53;GCB DLBCL包含EZB-MYC+、EZB-MYC-、ST2和BN2;NonGCB DLBCL主要为BN2亚型。虽然R-CHOP化疗方案可改善患者的整体生存,但高危患者5年总生存仍不及50%,尤其是Non-GCB型,预后极差[6,7]。因此,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将伊布替尼与R-CHOP化疗方案联合能否改善DLBCL患者的疗效。
DLBCL遗传亚型在发病机制、表型特性、致癌生存途径和对治疗的反应方面有所不同。超过50%的DLBCL患者可以通过标准R-CHOP化疗方案治愈,但30%~40%的患者会发展为复发/难治性肿瘤,需要在R-CHOP基础上增加其他治疗。ABC DLBCL细胞的生存能力依赖于慢性活化B细胞受体(BCR)信号,这种信号可以被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伊布替尼阻断。一项针对复发/难治的ABC DLBCL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表明,ABC DLBCL对伊布替尼的应答率为37%,而GCB DLBCL的应答率仅为5%。属于MCD遗传亚型的ABC肿瘤高度依赖于BCR信号通路和下游NF-κB通路的激活。80%以上的MCD肿瘤有针对BCR的CD79B亚基和信号转导体MYD88的突变,这些突变通过MYD88-TLR9-BCR(My-T-BCR)多蛋白信号复合物协同激活NF-κB。
2021年11月4日,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Louis M.Staudt团队揭示了年轻Non-GCB DLBCL患者获益于伊布替尼联合R-CHOP化疗方案的分子基础,支持将该治疗方案应用于年轻Non-GCB DLBCL患者。该研究还揭示了伊布替尼临床效用的分子基础——DLBCL MCD和N1这两种亚型中基因突变高度富集,进而产生对BCR-dependent NF-κB信号通路的依赖性[8]。因此,该研究认为R-CHOP化疗方案联合伊布替尼是治疗年轻Non-GCB DLBCL的有效策略。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时间的回访,观察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DLBCL患者中采用R-CHOP化疗方案联合伊布替尼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R-CHOP化疗方案,且可有效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R-CHOP化疗方案联合伊布替尼是治疗DLBCL患者的有效策略,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推荐作为一线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张琳,陈晨,于艺冰,等. Calreticulin. VRK1、 Fbxw7在弥漫 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 ,26(2):276-280.
[2]缪小兵,徐小红,周颖,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STAT5A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2 ,38(2):176-181.
[3]李金银,贾荣飞,姜玲,等.伊布替尼解救治疗IGHV未突变骨髓转移套细胞淋巴瘤2例报告[J].中国临床医学,2021,28(6): 1086-1091.
[4]王春晖,张雪皎,吕迁洲.治疗套细胞淋巴瘤新药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泽布替尼[J].中国新药杂志, 2021,30(20):1836-1840.
[5]张梦瑶,王娟,唐涵.中青年淋巴瘤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1,36(21):28-31.
[6]钟幸,余娜莎,刘志良,等,“双表达”与“双打击"淋巴瘤临床特征、生存及预后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22,37(1):150-153.
[7]王姗,韩江龙,胡钦勇.手术对晚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的影响: -项倾向匹配的人群队列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3(1):56-62.
[8] Wilson W H,Wright G W,Huang D W,et al.ffect of ibrutinib with R-CHOP chemotherapy in genetic subtypes of DLBCL[J].Cancer Cell,2021,39(12):1643-1653.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