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积极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一方面可以优化手术指标,改善术后恢复状况,另一方面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常规开腹手术;结石性胆囊炎;并发症;治疗效果;
 
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中相对常见,属于炎性胆道疾病,是由结石导致的胆囊管梗阻引起胆囊内胆汁回流,机体胆汁长时间处于高浓度状态,会损伤人体胆囊黏膜,造成胆囊壁炎症,同时结石梗阻亦可引起肠道细菌继发性感染,最终诱发疾病[1]。通常,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会伴有右上腹疼痛,且病情反复发作,多出现呕吐、恶心、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如果病情进展迁延,亦可造成胰腺炎或者癌变,危及患者生命[2]。对此,临床常选择手术治疗,而传统的开腹切除胆囊手术创伤较大,临床应用受限,随着研究的深入,腹腔镜辅助切除胆囊的方式被临床医师所推崇。为了研究腹腔镜手术在结石性胆囊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特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5.68±3.58)岁;病程1~6 d,平均病程(3.44±0.97)d。观察组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5.64±3.55)岁;病程2~8 d,平均病程(3.40±0.9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自愿入组,患者家属亦知情。(2)未见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3)精神正常,积极配合研究者。(4)药物不过敏者。(5)未见凝血功能异常者。
排除标准:(1)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2)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3)有胃肠道出血疾病史。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全身麻醉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平躺;于患者右肋缘下和右上腹作一5~10 cm手术切口,逐层切开患者腹腔组织,进入腹腔,充分暴露手术视野;采用顺行或者顺逆结合的方式,切除患者病变胆囊,缝合切口,术毕。
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气管插管麻醉,协助患者取头高脚低位,气腹针穿刺处理;采用三孔法妥善放置患者腹腔镜套管,借助腹腔镜观察患者胆囊炎症及胆囊周围组织粘连状况,分离粘连组织,充分暴露胆囊三角,并妥善解剖;待暴露患者胆囊管和胆囊动脉,需要使用吸收夹作夹闭和离断处理,对机体胆囊床进行游离,切除胆囊即可。手术期间需要注意不要损伤患者病灶周围组织和气管,充分止血,局部冲洗患者腹腔,合理放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
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均需要接受抗生素抗感染处理。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恢复(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肠管损伤、肠粘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改善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改善状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普外科相对常见,一般发病急骤,因胆囊炎会减小机体局部胆囊体积,一旦聚集严重,可产生明显水肿,发病后胆囊床组织间隙明显消失不见,胆囊壁加厚,且胆囊中不见胆汁或者积液,引起患者恶心、呕吐,这是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病理特征[3]。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发病初期会伴有阵发性右上腹绞痛症状,且逐渐放射性疼痛至右肩或胸背部,一旦机体胆囊化脓感染,患者亦可出现寒战或体温升高现象,此时患者右上腹剧烈疼痛,无法触碰,用力按压会疼痛难忍,增加患者痛苦[4,5]。由于结石性胆囊炎可以诱发胰腺炎或癌变,引起胆囊周围粘连或水肿,若手术治疗不及时,可损伤胆囊和周边组织,所以胆囊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手段[6]。开腹胆囊切除术是临床以往常用术式,对机体具有较大的创伤,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恢复缓慢,且术后伴有明显瘢痕,加上开腹手术会引起解剖关系不清晰,增加手术损伤机体胆管和周边组织的风险,造成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且部分老年患者在实施开腹手术后,需长期卧床休息,尿路感染、下肢静脉栓塞、肺部感染风险高[7,8]。近些年,我国医疗技术快速发展,腹腔镜技术越发成熟,其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在临床中接受度较高[9]。腹腔镜辅助手术可清楚观察患者腹腔内真实情况,准确判断患者炎症程度和组织粘连程度,利于粘连组织的有效分离,便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10]。另外,腹腔镜手术实施期间,小切口可以防止损伤胆总管,避免肠管损伤或者肠粘连症状,同时,腹腔镜手术视野较广,便于临床手术医师明确辨别腹腔内各层解剖结构,降低手术不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此外,腹腔镜手术期间应充分清洗患者腹腔,尽量吸除脓液,避免脓肿或肠粘连。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于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及时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樊新咏[11]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切口长度(3.41±0.74)cm、手术用时(56.72±3.74)min、出血量(43.78±7.63) m L,较常规组的(10.46±2.35) cm、(78.53±6.14)min、(67.45±9.28)m L更优;治疗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19.46±2.72)h、下床活动时间(20.73±3.58)h、住院时间(6.32±2.58)d,较常规组的(28.16±4.62)h、(28.51±4.75)h、(8.63±3.45) d更优;治疗组患者切口感染、肠粘连、肠管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0%(0/57)、1.8%(1/57)、0.0%(0/57),较常规组的5.3%(3/57)、8.8%(5/57)、7.0%(4/57)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笔者总结手术经验如下:(1)手术时机的正确选择:经长期临床实践可知,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相对急骤,患者症状凶险万分,发病后3 d内,如果出现炎性水肿症状,病灶周边解剖相对清晰,此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实施阶段。(2)患者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时间越长,手术治疗难度越大,手术操作风险越高,只有充分掌握患者实际病情,科学评估,才可确保手术顺利实施。(3)特殊期: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初次诊断前3个月,病情反复,诊断阶段病情相对严重,此为严重期,经病情发展,很容易加深患者脏器和胆囊间的粘连程度,导致手术难度加大、风险升高。(4)手术操作患者粘连组织期间,一定要分清楚粘连的各组织,并且对患者肝胃相连部位进行细致分离处理,谨慎处理患者胆囊动脉,一旦发现患者病灶炎性水肿,切不可过度剥离患者胆囊,防止大出血。但值得注意的是,腹腔镜手术虽然手术时间短、操作便捷、安全性高,但并不是全部患者都适用,一般适应证如下:a.轻度急性胆囊炎早期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甚为理想。b.尽早切除中度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病灶是保证患者远期疗效的关键,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选取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至关重要,如果患者早期未能接受手术治疗,可选择胆囊引流术。c.对于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来说,尽可能改善患者全身症状,降低脏器功能损害是主要治疗原则,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引流术可依照患者实际病情选择,亦可选择择期手术治疗,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