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对无偿献血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对无偿献血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    要:目的: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对无偿献血者疼痛耐受度、身心应激及再献血意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江苏省盐城市中心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126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6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献血者疼痛耐受度、身心应激及再献血意愿。结果:研究组献血者初筛时、穿刺时、采血过程中、拔针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情绪、躯体及行为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献血者情绪、躯体及行为反应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献血者再献血意愿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其疼痛耐受度及再献血意愿,减轻身心应激,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无偿献血;疼痛;身心应激;再献血意愿;
 
无偿献血即自愿将血液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以拯救他人生命,且不向采血及献血单位索取任何报酬的行为[1]。随着人们奉献意识的提高,无偿献血者数量也有所提升,而作为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极易因疼痛及恐慌而出现一定程度的身心应激反应[2]。随着近年来护理理念的发展,对献血者采取的干预措施也有所改善。毕岐勇等[3]指出,对献血者应采取有效的人文关怀护理,该护理模式强调了护理工作中情感、认知及行为的干预,通过给予献血者更多的关怀,提升其在献血过程中的疼痛耐受度,同时采用心理干预等措施,提高其再献血的意愿。本研究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对无偿献血者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江苏省盐城市中心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126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63例。常规组男35例,女28例;年龄20~45岁,平均(33.02±4.31)岁;首次献血30例,≥2次献血33例。研究组男37例,女26例;年龄21~46岁,平均(33.51±4.04)岁;首次献血29例,≥2次献血34例。两组献血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体重:男性≥50 kg,女性≥45 kg;(3)沟通能力正常;(4)为自愿献血且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伴有贫血、免疫系统疾病或血液传染性疾病者;(2)处于妊娠期、月经期或哺乳期妇女;(3)近期服用过阿司匹林等药物或献血前饮酒者;(4)伴有严重精神类疾病者。
方法:(1)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1)献血前护理:护理人员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了解献血者的献血次数,并告知其献血相关规定及操作流程。(2)献血中护理:待献血者初筛合格后,进行血液采集,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表情进行观察,并在其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3)献血后护理:采血结束后,指导献血者按压穿刺处10~15 min,并告知其休息15~20 min,在确认无不适症状后再离开。(2)研究组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1)献血前干预:a.了解情况:由专职护士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了解献血者近期身体情况、睡眠情况、饮食情况、献血次数及是否服药,并进行记录。b.分类指导:对近期服药或睡眠不足的献血者,可与其商定推迟献血时间,并告知其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再进行献血;对空腹献血者,可在献血前为其提供甜点或糖水等,避免其在献血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等不良情况;对初次献血者,可与其进行详细交谈,消除其顾虑。c.健康宣教:告知献血者献血前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及献血时需要使用的采血设备,提高其对献血过程的认知水平,向献血者讲解定期献血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强造血功能等益处,以及宣传关于无偿献血方面的国家政策。d.初筛采血:在进行初筛采血时,分散献血者注意力,降低其疼痛感,并在采血后,引导其说出采血感受。(2)献血中干预:a.体位干预:在献血过程中,可将座椅调整至合适位置,以保证献血者舒适度,并使用软枕等物品减轻献血者皮肤与座椅的摩擦。b.分散注意力:可通过播放电视节目、看手机视频或与献血者进行沟通、谈论其感兴趣的事件等方式避免献血者过度关注献血过程。c.加强监护:献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并对其皮肤温度进行监测,对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出汗或自述恶心、眩晕等情况的献血者应立即停止采血,并在采取相应措施后,了解献血者是否能够继续献血,对身体机能及意愿符合献血要求的献血者进行鼓励,以提高其信心。对于拒绝继续献血者,应停止献血,并指导其进行休息,以缓解症状。d.不良反应干预:在献血期间,可给予献血者蛋糕或饮用糖水,以提高献血者耐受程度;对询问献血进程的献血者,应了解其内心想法,并根据其心理活动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3)献血后干预:a.穿刺处干预:献血结束后,将献血者引导至休息区,并告知其按压穿刺处15 min,敷贴保留4 h以上,期间穿刺处避免沾水。b.健康宣教:告知献血者献血后应多食用水果、新鲜蔬菜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及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c.发放爱心卡:在献血者休息期间,向其发放爱心卡,并告知其在出现不适反应时,及时拨打爱心卡上的电话,以寻求帮助。d.回访致谢:在献血1周后,护理人员拨打献血者电话再次对其致谢,并在节日或献血者生日时,通过短信表达祝福,提高献血者对献血的认同感及荣誉感。
观察指标:(1)疼痛耐受度:于初筛时、穿刺时、采血过程中及拔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价献血者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分数与献血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关系。(2)身心应激:采用心理应激反应问卷(SRQ)对献血者身心应激水平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躯体反应、情绪反应及行为反应3个维度,共28项条目,各条目评分均为1~5分,评分与身心应激程度呈正相关。(3)再献血意愿:在献血后,了解献血者再献血意愿,分为强烈、一般及拒绝。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献血者VAS评分比较:研究组献血者初筛时、穿刺时、采血过程中、拔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者VAS评分比较(±s,分)
两组献血者身心应激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情绪、躯体及行为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献血者情绪、躯体及行为反应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献血者身心应激评分比较(±s,分)
两组献血者再献血意愿比较:研究组献血者再献血意愿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献血者再献血意愿比较[n(%)]
讨论
人文关怀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对无偿献血者护理关怀的提高,该护理模式也逐渐应用于无偿献血工作中。张理花等[4]指出,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更加注重对献血者个人价值、情感及地位的尊重,并通过实施更加细微的护理,可提高献血者的再献血意愿,能够有效维持献血队伍的稳定,为保障临床血液库存提供帮助。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献血者初筛时、穿刺时、采血过程中、拔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该结果与李娟等[5]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说明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献血者疼痛耐受程度。原因分析:(1)通过引导献血者转移注意力等措施,有效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程度;(2)在采血前献血者进行密切沟通,极大地消除其不良情绪,进而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度;(3)在采血前护理人员对献血者进行情况了解,并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献血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本次研究还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献血者情绪、躯体及行为反应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说明基于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能够降低采血对献血者造成的不良应激水平。分析原因:(1)护理人员与献血者进行沟通,有效提高了其对献血安全性的了解程度,进而消除了献血者出现的紧张及焦虑等不良情绪;(2)在献血前对献血者开展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献血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促使其在献血过程中保持相对放松的心情,降低身体应激水平。
另外,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献血者具有较强的再献血意愿,原因分析:(1)常规献血者多因疼痛等因素而影响其再献血意愿原,而通过基于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献血者开展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使献血者时刻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进而显著提高其再献血意愿;(2)献血者对疼痛耐受程度的提高,为再次献血奠定了基础;(3)在献血过程中部分献血者会出现恶心、献血侧肢体乏力不适等情况,从而导致其再次献血意愿受到影响,而通过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有效减少了献血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等情况;(4)在献血后帮助献血者保持良好的坐姿,并在献血后及节日给予其关怀,更有助于提高献血者对自身行为的认可,促使其再次献血。
综上所述,对无偿献血者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献血者疼痛耐受程度,同时对改善其身心应激反应及提高再献血意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汤静儿,汪传喜傅钰斌,等广东省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运行现状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4):423-425.
[2]张进精准化无偿献血健康科普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6)-:691-692.
[3]毕岐勇陈霄,王志丽.无偿献血穿刺疼痛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 ,26(12):1622-1625.
[4]张理花,陈娅薇以人文关怀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5):419-422.
[5]李娟,欠晓春,党晓娟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无偿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0, 44(3):490-497.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