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北京市昌平区662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北京市昌平区662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北京市昌平区大肠息肉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于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 9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大肠息肉患者性别、年龄、大肠息肉个数、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大肠息肉检出率为33.5%,青年组大肠息肉发病率低于中年组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大肠息肉发病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大肠息肉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发病早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发生多发息肉的风险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人群大肠多发息肉的比例高于青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较青年人发生腺瘤性息肉的风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息肉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较早,且男性合并多发息肉比例高。病理性质以腺瘤性息肉多见。
关键词:大肠息肉;流行病学;临床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医学技术的发展,肠镜检查人数逐年增加,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也在逐渐上升。大肠息肉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多在肠镜检查时发现,根据其病理组织学不同,分为肿瘤性息肉及非肿瘤性息肉。本研究旨在探讨北京市昌平区大肠息肉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以期为大肠息肉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于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 9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肠息肉患者662例;发病年龄21~83岁,平均(53.92±11.68)岁;病例的息肉均活检并送病理。
纳入标准:经结肠镜诊断为大肠息肉者。
排除标准:(1)家族性息肉病者;(2)合并结直肠癌者;(3)合并炎症性肠病者;(4)因腹痛、肠道准备不充分等原因未完成结肠镜检查者。
方法:通过检索内镜检查系统,统计分析肠镜检查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个数、病理组织分型等。统计上述相关数据,并录入Excel。
统计学方法:数据运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年龄与大肠息肉发病率的关系:按照患者发病年龄,分成青年组(18~45岁),中年组(46~60岁),老年组(≥61岁)。不同年龄段发病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2,P<0.001)。组间比较提示,青年组大肠息肉发病率低于中年组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大肠息肉发病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年龄与大肠息肉发病率的关系[n(%)]
注:与青年组比较,*P<0.017;与中年组比较,#P>0.017
性别与大肠息肉发病率的关系:按照患者性别,分成男性组与女性组。男性大肠息肉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性别与大肠息肉发病率的关系[n(%)] 
大肠息肉发病年龄与性别的关系:男性患者的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4(44.0,62.0)岁,女性患者的检出年龄的中位数为57(50.5,63.0)岁,男女检出息肉年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Z=3.32,P<0.05)。提示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早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大肠息肉发病年龄与性别的关系
大肠息肉个数与性别的关系:662例大肠息肉患者按照患者性别,分成男性组与女性组。男性患者发生多发息肉的风险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大肠息肉发病个数与性别的关系[n(%)]
年龄与大肠息肉数量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发息肉比例逐渐增加,年龄段与息肉个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9.13,P<0.05)。组间比较显示,中老年人群大肠多发息肉的比例高于青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年龄与大肠息肉数量的关系[n(%)]
注:与青年组比较,*P<0.017;与中年组比较,*P>0.017
年龄与大肠息肉病理性质的关系:根据病理分型,分为腺瘤性与非腺瘤性,对于多发息肉患者,≥1个病理提示腺瘤性。不同年龄段之间息肉病理性质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35,P<0.05)。组间比较显示老年人较青年人发生腺瘤性息肉风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年龄与大肠息肉病理性质的关系[n(%)]
注:与青年组比较,*P<0.017;与中年组比较,*P>0.017
讨论
根据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新发结直肠癌占全部新发恶性肿瘤的9.87%[1]。结直肠癌一般遵循“腺瘤-癌”发病模式,癌变过程需5~10年,因此为大肠癌的防控提供了时间窗。结肠镜检查是诊治结肠病变最直接的检查手段。
不同文献报告显示其发病率存在着地域、民族的差异性。本研究发现北京昌平地区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33.5%,赵树巧等[2]研究显示石家庄地区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1.49%,陈平等[3]研究提示上海嘉定地区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约为34.4%,王淑辉等[4]研究显示承德地区大肠息肉检出率为17.76%,高志刚等[5]对新疆塔城地区研究显示大肠息肉检出率为27.09%,游牧民族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高于汉族。本研究显示的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与陈平等[3]的研究相似,北京、上海作为一线城市,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是其共同特点。各地域人群的生活饮食习惯、工作压力等因素不同导致了大肠息肉检出率不同。
大量研究发现大肠息肉可能机制与遗传、年龄、性别、饮酒、高脂饮食等因素相关[6,7]。杨丽萍等[8]报告提示:肠道菌群与结肠息肉发生有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例如短链脂肪酸的浓度降低相关。另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引起慢性炎性、高胃泌素血症、环氧化物酶-2的高表达等途径参与结肠息肉的发病[9]。北京作为国内一线城市,生活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偏快,同时北京作为北方城市,饮食口味偏咸、偏重。本研究中大肠息肉检出率高于上述大部分的研究可能与之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肠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长,腺瘤性息肉的风险随之增加[10]。可能随着年龄等增长,老年人群身体胃肠蠕动减慢、排便时间延长、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等增长,腺瘤性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长。中老年人群的结肠息肉检出率、合并多发息肉的比例、腺瘤性息肉的比例明显高于青年人群。
既往研究显示,男性人群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11]。本研究显示男女发病比为1.4∶1,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男性饮食习惯、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关。本研究还发现大肠息肉男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早于女性,除与男性生活方式相关以外,可能也与雌激素的保护相关,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综上所述,北京市昌平地区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特别是中老年人群。针对重点人群,无论有无肠道症状均建议完善结肠镜筛查。由于肠道结构原因在观察时易存在漏诊,故在结肠镜检查的过程中应仔细反复观察,避免漏诊,及时发现及治疗大肠息肉才能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