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临床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贵州省湄潭湄江佘继先中西医结合诊所治疗的3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痛风性关节炎证候表现及病因病机进行分型,分为肝肾阴虚型3例,痰浊阻滞型4例,瘀热阻滞型6例,湿热蕴结型17例。痰浊阻滞型治疗原则为健脾除湿,化浊通络,治疗方剂为薏苡仁汤加味;瘀热阻滞型治疗原则为清热活血,散瘀止痛,治疗方剂为枝藤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治疗原则为益精填髓,泄浊化瘀,治疗方剂为杞菊地黄汤加减;湿热蕴结型治疗原则为清热除湿,通络止痛,治疗方剂为白虎加桂枝汤合二妙散。观察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各证型患者治疗后ESR、CRP、UA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痊愈2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其中瘀热阻滞型、痰浊阻滞型、肝肾阴虚型总有效率均为100.00%,湿热蕴结型总有效率为94.12%。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
 
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40岁的男性,主要表现为拇指的跖趾关节、踝关节等部位肿胀、发热、发红、压痛、关节畸形、活动障碍及迁延难愈等[1]。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慢性炎性反应及病损性疾病[2]。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痛风、历节”范畴,其病机为脾肾亏虚,湿热痹阻,病性为本虚标实[3,4]。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贵州省湄潭湄江佘继先中西医结合诊所治疗的3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龄38~70岁,平均(46.36±4.11)岁;病程3 d~4年,平均(2.12±0.31)年;有家族史者3例,有诱发因素者21例,无明显诱因者6例;发病部位:跖趾关节1例,肘膝1例,掌指肘关节2例,踝关节4例,第一跖趾关节20例,膝关节2例。根据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痛风性关节炎证候表现及病因病机进行分型,分为肝肾阴虚型3例,痰浊阻滞型4例,瘀热阻滞型6例,湿热蕴结型17例[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1997年制定的标准[6]。滑囊液中见特异性尿酸结晶,并具备下列11项中的6项者:a.>1次的急性关节炎发作;b.24 h内达到高峰;c.单关节发作;d.患病关节皮肤呈暗红色;e.第一跖趾关节肿痛;f.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或跗骨关节;g.有可疑证实的痛风结节;h.高尿酸血症;i.X线显示关节非对称性肿胀;j.X线显示骨皮质下囊肿不伴骨质侵蚀;k.关节炎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2)临床分型准确,临床资料完整,患者能够遵医嘱服药和检查。(3)年龄35~70岁。(4)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肝、肾疾病者;(2)患有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症状者;(3)不能按疗程治疗者;(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5)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
方法:(1)痰浊阻滞型:主要以关节肿胀麻木疼痛,胸腹痞满,舌体胖大或伴齿痕,苔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为健脾除湿,化浊通络。治疗方剂为薏苡仁汤加味。方药组成:薏苡仁20 g,苍术20 g,麻黄10 g,肉桂10 g,炙甘草20 g,土茯苓20g,萆薢20 g,威灵仙20 g,白蔻仁15 g。辨证加减:有皮下结节者可加僵蚕10 g,白芥子15 g;有痛风石者加制南星12 g,山慈菇12 g;形体肥胖者,加焦山楂20 g,鸡矢藤20 g;气虚者,加生黄芪30 g,五指毛桃20 g。(2)瘀热阻滞型:主要以关节红肿刺痛,肤色紫暗,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为清热活血,散瘀止痛。治疗方剂为枝藤汤加减。方药组成:桑枝l5 g,桂枝8 g,忍冬藤20 g,鸡血藤20 g,威灵仙25 g,土茯苓25 g,萆薢25 g,姜黄15 g,露蜂房15 g。辨证加减:关节强直久痛不愈者加全蝎5 g,蜈蚣5 g;关节疼痛较重者加元胡15 g,制川乌12 g;湿热重者加黄柏12 g,菝葜12 g;发热口渴者加寒水石15 g,葛根30 g。(3)肝肾阴虚型:主要以关节经久变形,且见痛风石,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为益精填髓,泄浊化瘀。治疗方剂为杞菊地黄汤加减。方药组成:熟地黄30 g,骨碎补20 g,丹参20 g,山药20 g,枸杞15 g,泽泻15 g,蜂房15 g,威灵仙l5 g,萆薢15 g。辨证加减:肿胀不消者可加鬼箭羽15 g,地龙15 g;关节畸形者加土鳖虫10 g,炮山甲10 g;有痛风石者加制南星10 g,山慈菇15 g,皂角刺15 g;有泌尿系结石者加金钱草30 g,石韦15 g;肌肤麻木者加鸡血藤15 g,首乌藤15 g;阴虚内热者加黄柏12 g,忍冬藤12 g。(4)湿热蕴结型:主要以关节红肿疼痛,局部灼热拒按,口渴,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清热除湿,通络止痛。治疗方剂为白虎加桂枝汤合二妙散。方药组成为甘草6 g,知母18 g,生石膏40 g,桂枝12 g,粳米10 g,苍术15 g,黄柏15 g,土茯苓25 g,萆薢25 g。辨证加减:湿热重者加泽泻20 g,薏苡仁30 g;口渴、身热心烦者可加葛根30 g,淡竹叶15 g;尿酸较高者,可加车前草15 g,姜黄20 g,溲赤者加虎杖15 g,栀子15 g。4种分型患者的方剂均水煎口服,1剂/d,早晚分服。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观察各证型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变化及治疗效果。a.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正常;b.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接近正常;c.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较治疗前降低;d.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无改变[7]。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结果
各证型患者治疗前后ESR、CRP、UA水平比较:各证型患者治疗后ESR、CRP、U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证型患者治疗前后ESR、CRP、UA水平比较
各证型患者治疗效果比较:30例患者痊愈2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其中瘀热阻滞型、痰浊阻滞型、肝肾阴虚型总有效率均为100.00%,湿热蕴结型总有效率为96.67%。见表2。
表2 各证型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讨论
中医学中有关“痛风”的描述最早见于南朝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明·朱丹溪在其著作中对痛风证候及理法方药进行了全面论述[8]。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首创“浊瘀痹”病名[9]。中医学认为,痛风的发生多为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过食膏粱厚味,致脾失健运之力,肾失气化之功,水湿停滞,痰瘀内生,日久化热,聚而成毒,阻滞关节经络;或情志失调,气机升降及津液输布失常,痰阻血瘀,留滞筋脉关节;或外感风、寒、湿之邪,湿浊瘀滞体内,郁而化热,痹阻关节脉络,发为痛风。同时,湿浊瘀毒,留结骨节,更易产生痰核,结出砂石,损伤肾体,乃至“关格”危症等之变。痛风以湿热痰瘀交阻为标,脾肾失调为本,病势缠绵,日久则肝肾阴虚。笔者在治疗时除分期辨治外,还将泄化浊瘀贯穿本病始终,随证施治,有效率达96.67%。与王迎春等[10]报告的结果基本一致。这是由于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此病证虚实夹杂为主,中医辨证分型后,根据不同的分型进行辨证治疗,从而去除体内寒湿之邪,经络通畅,热无所附,故无痛风发作,更能到达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淑平中医辨证护理在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5):24-25.
[2]胡天洪,江久,骆剑姣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7, 19(8).278.
[3]田润安,王亮莉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J]陕西中医,2002 ,23(9):802-803.
[4]李嘉辉,于静,金明秀金明秀教授分期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8):47-49.
[5]李远上,胡洋辨证分型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5(9):30-31.
[6]田伟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0.
[7]胡伟利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7例临床观察[J]健康必读,2020(35):27.
[8]唐国亮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方法及疗效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 10(24):181-183.
[9]朱婉华,顾冬梅,蒋恬等浊瘀痹-痛风中医病名 探讨[J]中医杂志,2011 ,52(17):1521-1522.
[10]王迎春,哈朝晖刘臣辨证分型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7 ,34(12):1767.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