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因为高中新课程改革,远没有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那样为人们所重视,所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作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之一,力图从地理新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对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前段工作进行深入地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从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出发,我们的地理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值得关注和深入反思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态度都比较淡薄,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充分的贯彻;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运用;许多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方法和传统的理念进行教学。笔者对个人的所见所闻进行了比较深入地反思和探究,并提出了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对策。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现状
 
从教学目标看,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知识与技能方面。这是新课程的基础目标,总体上看,在教学中普遍得到重视。但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及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方面。这是新课程的关键目标,也是新课程目标中的亮点。从这一目标的实施看,教学中“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分析、运用”得到了重视,但是,对目标中“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普遍得不到落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这是课程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当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经历的过程、形成的方法,最终升华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受益。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对该目标下的“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在教学中普遍得到了重视。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科学态度、审美情趣的培养表面化,学生没有真正感悟到地理学的内在美,这必然影响地理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长久维持;二是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空泛化;三是观念、意识的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相脱离。
 
二、实施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以新教材特点为基础,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更注重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历与体验进行教学,提倡学生的地理探究学习,也要充分考虑因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导致的不同学习倾向。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寻找新的教学策略是地理教师面对新教材的一个必然选择。
 
1.教学氛围愉悦化。建立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成功实施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基础。师生关系是教学氛围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因而,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来自学生的内在动机,在愉悦的氛围中,再运行外部激励机制可以进一步激活、引发和加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比如我们在教学内容设置使学生产生“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尽量帮助学生增加成功与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
 
2.教学内容问题化。按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根据这一观点,我们一方面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另一方面努力使学习内容问题化、兴趣化。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源地,因此,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问题”来源是多方面的。常用的办法有:①借助直观手段,显示与已有知识矛盾的事实,形成问题情境。如在学习“宇宙”时,出示一些恒星的照片,问学生“恒星真的是‘恒星’吗?”②创设问题情境。如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时,先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有四个渔民从秘鲁出发到冰岛旅游,请同学们找一条从太平洋上走的最短路线,并且一路上设计了很多问题,如“12月份,船只经马六甲海峡,到北印度洋时,小赵发现船速比以往快了,为什么?”等,涉及到洋流对气候、交通、战争、海洋生物、海洋污染的影响,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思考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知因求果与知果索因。例如:在学习了地球的公转的内容后,让学生思考若地轴倾角为20度,地球的热带、温带与寒带的分布范围会有什么变化?④问题来自生活。如在学习“气旋”部分的内容时,我们先出示了去年暑假中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麦莎”“卡努”等台风的图片,学生马上对台风的成因、造成的危害、命名方法等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落实地理新课程改革
 
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传播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新课改得到充分体现。笔者认为:
 
1.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如何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对于这个问题,不能单纯地像传统教育一样,强迫学生无的放矢地看枯燥无味的课文。而要调整一下做法,就是要求作为任课教师要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课文及身边有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熟悉课文。
 
2.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自由或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辩论,这样才能激发思维,激发热情,深入探究,提高学习兴趣。当然,作为教师要正确及时适当地引导学生,不能让学生过于出现天阔任鸟飞、海深凭鱼跃的局面。同时,还要给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中肯的鼓励,对不参与思考讨论的学生要给予引导、启发,甚至进行激发——循循善诱。
 
3.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摒弃满堂灌的观念。众所周知,满堂灌是一种刻板的教学方法,压抑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增加负担,也给教师增加负担。同时,还出现许多对学生不利的因素。我们在几年的地理新教材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我们还会不断地反思教学、总结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改进和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我们是“为学生而教地理的,而不是为地理而教学生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2]陈澄,樊杰主编.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