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效果分析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收治的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正颌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头影测量数据、言语功能、咀嚼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上牙槽座角(SNA)、下牙槽座角(SNB)、上下齿槽座角(AN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NA、ANB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SNB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言语功能、咀嚼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言语功能、咀嚼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能够修复唇腭裂术后患儿的牙颌面畸形,改善患儿的言语功能和咀嚼功能。
关键词:正颌;正畸;唇腭裂;牙颌面畸形;
 
唇腭裂是指胎儿在胚胎发育早期由于受到各种致畸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面部不能正常发育融合,导致口唇或腭部软组织、骨组织裂开的症状,是临床口腔科常见的颌面部先天畸形[1]。营养因素、遗传因素或母体怀孕过程中遭受X线照射、物理损伤以及感染风疹、麻疹病毒等均可导致胎儿出现唇腭裂,对患儿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2]。一般单侧唇裂修复术可在患儿3~6月龄进行,而双侧唇裂修复术在患儿年龄>6个月进行,腭裂修复术需要患儿年龄>12个月[3,4]。术后,多数患儿因瘢痕挛缩、肌力异常等因素,造成牙颌面畸形,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需要进行畸形矫正。正颌手术的目的在于矫正错位牙,调整不协调的牙弓与牙颌关系,排除牙颌干扰,排齐牙列,消除牙的代偿性倾斜。正颌手术能将骨段切开并顺利移动至设计的矫正位置,以建立良好的牙颌关系,治疗针对的是骨性错颌畸形。正畸常作为其他口腔手术治疗的重要前提。本研究旨在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收治的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6~14岁,平均(9.51±2.45)岁;单侧唇裂10例,双侧唇裂9例,腭裂14例,混合15例。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7~14岁,平均(9.43±2.62)岁;单侧唇裂11例,双侧唇裂9例,腭裂15例,混合型13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患儿确诊为唇腭裂修复术后牙颌面畸形;患儿牙槽嵴未进行过植骨治疗。
排除标准:(1)患有糖尿病及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2)2周内出现过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者;(3)情绪稳定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方法:入院后,两组患儿进行正侧位头面部和牙槽曲面断层的X线检查,确定牙槽骨情况,并制作咬合石膏模型,制定手术方案,并对患儿以及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对照组实施正颌手术治疗,即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5]。在上颌前庭沟做横形切口,切透骨膜至骨面,使用骨膜分离器在骨面上进行骨膜下分离,将上颌骨外侧壁、颧骨嵴根部充分暴露,并向后潜行分离至翼上颌缝部位;根据患儿的X线检查图像设计截骨线后,在鼻腔外侧壁骨膜下放置小骨膜分离器,使用钻头或复锯截断上颌骨外侧壁,使用薄骨刀或骨锯截断上颌内侧壁;在鼻基底下方平行于硬腭的方向放置鼻中隔骨刀,轻凿至鼻中隔后缘,将鼻中隔与上颌骨分离;在翼上颌缝向内凿入弧形锐利骨刀,分离上颌骨与翼板;截骨完成后,用手指给予上颌骨前份向下的压力,使整个上颌骨向下折断。将截下的上颌骨移动至理想的位置,使用上、下颌结扎的牙弓夹板对上颌骨进行短暂固定以维持位置;上颌骨前移后,若后方间隙较大可通过植骨消除;使用金属丝骨间结扎或钛微型接骨板对上颌骨骨块进行固定。观察组实施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分为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3个阶段。术前正畸的时长为8~12个月,通过牵引、固定器等器械尽可能为后续的修复术创造条件;正颌手术方法同对照组;术后正畸应及时确定牙颌关系,检查是否需要进行调整,为了保持牙齿排列的整齐度和牙颌关系的稳定性,需要佩戴可上下活动的Hawley保持器12个月左右。定期随访2年,出院后前4周门诊随访1次/7 d,第2~5个月随访1次/月,之后随访1次/6个月。期间患儿若感到不适或出现保持器脱落应及时来院进行维护。
观察指标:(1)通过X线检查两组患儿的头影测量数据,包括上牙槽座角(SNA)、下牙槽座角(SNB)、上下齿槽座角(ANB)。(2)言语功能和咀嚼功能:采用汉语失语症评定量表评估言语功能,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的言语功能越好;采用咀嚼口香糖联合软件色彩分析法评估咀嚼功能,评分越高说明患儿咀嚼功能越好。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头影测量数据比较:治疗前,两组SNA、SNB、AN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NA、ANB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SNB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头影测量数据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两组言语功能、咀嚼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言语功能、咀嚼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言语功能、咀嚼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言语功能、咀嚼功能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讨论
唇腭裂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患儿的呼吸、进食,甚至引发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疾病,需及时进行唇腭裂手术治疗。但研究发现,部分患儿在唇腭裂术后会出现牙颌面畸形,为患儿家属带来巨大经济压力的同时,还影响患儿及家属对后续治疗的信心,因此临床需重视唇腭裂修复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矫正效果[6,7,8]。
常见的牙颌面畸形矫正方法为正颌手术,包括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上颌前部骨切开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等[9]。本研究采用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走向切开上颌骨的各个骨壁,将离断的上颌骨按照需要的方向进行移动,可以矫正不同类型的上颌骨畸形,但治疗效果具有局限性。
本研究观察组实施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SNA、ANB、SNB优于对照组,言语功能、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会伴有咬合关系异常、牙列拥挤、牙颌畸形等问题,严重影响正颌手术效果,导致手术设计更复杂、难度更大[10]。观察组于正颌手术前后进行正畸,能够矫正唇腭裂后牙齿的代偿性错位,解除对颌骨的限制,平整牙弓曲线,协调上下牙弓的宽度,将上下牙排列整齐,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确保术后患儿咬合稳定,提高手术效果[11]。患儿的口腔问题得到全面修复后,牙齿能够恢复到正常的解剖状态和功能,进而改善咀嚼能力以及言语功能。
综上所述,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能够修复唇腭裂术后患儿的牙颌面畸形,改善患儿的言语功能和咀嚼功能。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