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人口结构变动下商业人身保险发展探析

人口结构变动下商业人身保险发展探析

摘    要: 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特征出现了显着变化,表现出人口老龄化加快、家庭规模小型化等特征,对以社会保险为依托的社会保障体系产生了重大挑战。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分散风险对个人生活的冲击、获得经济补偿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人口结构变动情况,探讨商业人身保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 人口结构; 老龄化; 抚养比; 人身保险;
 
  风险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人的一生会面临诸多风险,对个人影响最为深远的风险之一就是人身风险。
 
  “人身风险是指人们因早逝、疾病、残疾、失业或年老无依无靠而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状态,由于所有损失最终都是要由人来承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全部的风险损害对象都是个人。”从定义中可以看出,遭受风险的时间是不确定的,程度是不可预测的,原因是众多的,而损失的承担是人自身。因此,一份人身保险对个人的健康和发展都十分重要。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保险。保险的功能主要是经济补偿和风险分散。人身保险既可以为个人补偿经济损失,减轻承担压力,亦可以为个人提供抵御不确定性风险的多种渠道。
 
  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中说,工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风险,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的曙光。从整个社会来看,保险业的发展程度成为衡量现代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商业保险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防范化解各种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在结构性调整中,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金融行业普遍处于“资本寒冬”的状况下,保险业却保持了高速增长。
 
  根据原保监会数据,2018年保险业提供保险金额6,897.04万亿元,同比增长66.23%。其中,产险公司保险金额5,777.37万亿元,增长90.65%;人身险公司年累计新增保险金额1,119.67万亿元,增长0.10%。数据显示,产险增长速度较快,人身险增长速度较慢。相比行业增速,商业人身保险发展的情况有些不容乐观。
 
  影响商业人身保险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老年抚养比的升高意味着老龄化程度;家庭结构的变化表现了家庭单位的抗风险能力的变化;死亡率的降低可能因为寿命的增加,等等。鉴于对这些因素的分析近年来才兴起,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立足于人口结构变动引起的老龄化、抚养比等因素,探讨商业人身保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人口结构变动情况
 
  近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将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人口普查是全面摸清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的重要手段,是党和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开展了六次人口普查。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3.95亿。其中,劳动力8.97亿,占64.3%;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2.49亿,占17.9%。对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从表中可以看出,十年来,我国人口总量增加不明显,人口结构出现转折性变化,老龄化1程度不断加深。
 
  人口结构的变化是贯穿性的,具有长期穿透性,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考察年龄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的变动情况,这种变动为商业保险带来机遇。
 
  1、年龄结构
 
  无论是从人口普查数据还是年度数据来看,我国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并呈加快趋势,年龄结构正在由“橄榄型”向“倒金字塔型”转变。
 
  当然,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如此特征有其特殊性,一方面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另一方面由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的严格计划生育政策。
 
  范建军(2019)认为,老龄化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养老问题,或者说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和分配问题。他认为,我国实行“统账结合”的养老金发放体系,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和代际供养。他指出,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自2015年起,已出现明显的资金缺口,而且缺口还有逐渐扩大趋势。如果再考虑个人账户普遍“空账”运行的情况,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缺口更大。
 
  老龄化社会的一个衡量指标是人口抚养比。人口抚养比是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表示每100名劳动人口要负担或供养多少名非劳动人口,主要分为老年人口抚养比和少年儿童人口抚养比两个指标。
 
  暂时不用担心的是,我国目前劳动力资源还比较丰富。2018年末,我国仍有近9亿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64.3%。但是,这种还算乐观的情况也许持续不了多久。根据廖朴、倪妮(2016)的研究表明,基于现今的人口结构状况,即使维持生育率不变,我国老龄化速度也是非常快的。2033年我国老年抚养比将上升到56.75%,2053年将达到126.7%。可见,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养老负担。
 
  2、家庭结构
 
  年龄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在家庭结构上。我国家庭人口结构已呈现出老龄化、低出生率、家庭规模小型化等突出特征,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421”成为我国最为普通的家庭结构模式。这是因为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等人口政策加快了家庭结构的转型,同时近年来受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影响较大。
 
  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减少了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随着家庭规模和家庭成员数量的缩减,家庭将会加大对商业保险的需求力度。樊纲治、王宏扬(2016)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揭示了人口结构特征对中国家庭人身保险需求的影响,他们认为随着家庭中被抚养和被赡养的人数逐渐增加,家庭的保障功能会被弱化。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是家庭保障的重要补充,可以将家庭面临的风险从家庭内部转移到家庭外部。所以,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在影响家庭保障功能的同时,势必会影响到家庭对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需求,而且弱化的家庭保障常常意味着家庭对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需求会上升。
 
  3、城乡结构
 
  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带来了人口城乡结构的显着变化。
 
  与城镇化水平相比,农村和农民的福利保障措施与城镇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城镇和农村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尤其是社会保障体系方面,除了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以外,广大农村还没有建立起更为完善或全面的保险体系。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农民“养儿防老”的观念还普遍存在,保险意识尤其是商业保险概念在较多地方几乎不存在,甚至在有些地方的农民认为商业保险是“骗钱的”。
 
  另一方面,“农民工”这一群体的保险需求不可忽视。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打破,农民为补贴家用、获得更高的薪酬纷纷走出村镇、跨越省区,到城市打工,形成了“农民工”这一新兴群体。近年来,第一代农民工因为年龄、产业变革等原因开始大量返乡。他们年富力强时在城市工作,年老时退回农村养老,并没有享受到城镇职工的福利保障待遇。至2018年,我国2.86亿农民工中,只有6202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不到22%。
 
  王向阳(2019)认为,农民工长远的生活预期不在打工地点或城市,不论他们年轻时如何流动,返乡生活成为他们绝大多数人年老后的必然选择。这一长远预期,主观上使得农民工群体在外打工期间并不追求一定匹配社保、相对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在病痛或年老时只能返回农村,农民工的养老、看病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困境之一。也因为如此,“农民工”的大量返乡潮流、大批失地农民的出现等状况恶化了农村养老现状。
 
  二、商业人身保险的机遇与挑战
 
  传统上,人身保险分为人寿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依照银保监会的最新办法,医疗意外保险被纳入了健康保险之中,大大扩大了健康保险在人身保险中的占比。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健康保险保费收入5,677亿元,同比增长31%,占人身保险市场的22%,健康保险产品结构、服务内涵、保障人群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过,在我国目前的健康保险市场,业务结构不甚合理,重疾险占比过高,医疗险占比过低。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商业人身保险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从人口结构的变动情况与商业人身保险发展的实际来看,我国商业人身保险的保险需求亟待释放,但也存在产品供给个性化不足的问题。
 
  第一,保险需求亟待释放。受到传统观念影响,我国人们长期以来习惯忍耐、听天由命,以及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养成的体制习性,使得人们没有购买保险的主动性。这就使得商业保险市场,尤其是人身保险受到了极大的抑制。也正因为如此,商业人身保险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极大的市场需求亟待释放。
 
  年龄结构上。前面的数据和分析已经告诉我们,当前我国正处于不可逆转的老龄化阶段,并对社会保险的基本保障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
 
  家庭结构上。居家养老仍是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主要的养老形式。“少子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以家庭为单位的老幼抚养比也受到较大压力。而且“少子化”使得家庭更重视对孩子的保护,更愿意在健康、教育等方面增加支出。另一方面,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中年阶层,为了保障家中老和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会为自身购买保险,以减少不确定性风险对家庭造成的冲击。
 
  此外,空巢老人、单亲家庭的增多,相对的个体封闭会产生相对特殊的保险需求。孙武军、于润、张瑄(2009)基于江苏省的调研对我国居民的保险消费意愿进行了分析,从年龄维度上看,“25岁到50岁”的主流消费人群也是保险消费的中坚力量,大于50岁的人群成为保险意识较强。
 
  城乡结构上。传统的商业保险一般将中高收入群体作为目标客户,但也应该看到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体对保险的极度渴求。农民,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也面临着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等风险,农业生产也市场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这些都是亟需填补和完善的市场。
 
  人民银行《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在全国随机抽取了18600个样本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人口结构看,不同群体的金融素养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分城乡看,城镇和乡村居民金融素养均有提高,且城乡差距有所缩小。
 
  以上这些因素,将带来保险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商业人身保险产品设计的多元化提出了众多要求。
 
  第二,保险供给的个性化不足。风险不可规避,如何分散风险,确保一个平稳有保障的生活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课题。在我国的商业保险市场上,普遍存在产品设计雷同、个性化不足的缺陷,不能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不能及时根据社会状况和人口结构的转变设计新产品。
 
  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年轻、中年和老年三个阶段。年轻时,家庭收入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收入逐渐增加,在退休以后,收入再次下降。假说提出,理性的消费者将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安排一生的收入与支出。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商业年金是不错的选择。在工作期间缴费,退休期间给付的一种保险产品,用来应对长寿风险。在商业人身保险中,加大商业年金的发展力度很有必要。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主要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商业保险。到2018年底,基本养老保险覆盖9.4亿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建成规模,覆盖了两千多万人。而商业保险发展相对滞后,产品和服务都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
 
  为促进商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2019年9月底,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报告鼓励鼓励财险公司针对低收入人群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发产品,并提出对保险公司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取得的保费收入,按规定免征增值税。同时,报告也表示,探索在此基础上建立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修订《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保险公司发展人身保险及利用新技术提供制度规范和保障。报告同时指出,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贫困地区,是金融服务覆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金融供给、需求结构不平衡问题在区域层面的表现,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另外,在商业人身保险供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商业保险往往将老年人排除在外,“拒保”程度较高。即使可以购买保险的老年群体,要么条件限制严格,要么费用很高,老年人的保险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产品供给。另一方面,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里,对老年人大幅度的拒保,有可能加重家庭或社会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可支付能力和消费能力,反过来阻碍了商业保险的发展。
 
  三、结语
 
  衡量保险发展潜力一般采用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两个指标,分别考虑到人口因素和经济增长对保费收入的影响。保险密度是指保费收入与人口数的比率,衡量各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真实水平;保险深度是保费收入与同期的GDP之比,能够随着人均GDP的变化而变化。现实数据已经表明,无论从保险密度还是从保险深度看,我国都处在比较低的层次上。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千到1万美元之间,保险业将加速发展。201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了9,500美元,2019年极有可能超过1万美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均GDP增加,以及扩大金融开放等经济体制变革,个人保障逐渐由市场接手,为商业保险尤其是人身保险的发展释放了发展空间。
 
  与发达国家的“先富后老”不同,我国面临的是“未富先老”。保险保障制度的完善,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风险意识,有利于强化风险观念和增加保险知识;另一方面对商业保险产生挤出效应。不可忽视的是,在应对老龄化和人口结构变迁方面,商业人身保险既是对社会保险的补充,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替代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商业人身保险的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论,坚定“保险姓保”定位,正确认识到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市场需求。根据人口结构特征及群体需求,尤其是在生产型消费逐步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消费升级中,积极利用科技赋能,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增加保险产品的结构性供给。同时,要坚决抵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各种乱象,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祁祥.《保险学(第六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第6版.P5。
  [2] 范建军.《中国养老金的可持续性研究》[EB/OL].澎湃新闻.(2019-07-23)[2019-11-23].https://www.thepaper.cn/news Detail_forward_3983640。
  [3] 廖朴,倪妮.《我国人口结构对居民寿险需求的影响研究》[J].《保险研究》2016年第7期。
  [4] 樊纲治,王宏扬.《家庭人口结构与家庭商业人身保险需求——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5年第7期。
  [5] 王向阳.《如何解决我国农民工参保率低的问题》[EB/OL].澎湃新闻.(2019-06-12)[2019-11-23].https://www.thepaper.cn/news Detail_forward_3660690。
  [6] 杨继军,张二震.《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转轨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注释
 
  1*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即为老龄化社会。我国早在2000年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