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分析与探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分析与探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摘要: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道路路面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这些破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严重,达到一定程度会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行驶安全性和道路运输费用。为用路人提供良好的路况,便成为工程养护的一项主要职责。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对公路行车服务质量的需要,就必须加强公路的养护管理。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1公路养护的基本要求

  公路养护是公路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累计交通的增大,使用性能会逐渐衰减,并出现病害。为了保证公路的原设计状态。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合理的养护技术和措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长期性、预防性、高质量的养护维修。其目的是能够经常保证公路上的各种工程及设施。如路基、路面、桥涵、挡土墙、防护坡、绿化以及护栏、标志设施等处于完好状态。

  2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公路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贯彻落实十六大和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措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和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加强农村公路养护,是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基本判断,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这一基本判断符合我国的现实实际。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展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最终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实现共同富裕在我国具有及其重要和特殊的政治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是在农村,我国目前仍有约8亿人口在农村,没有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地区的发展、富裕和稳定,也就不会有社会的长治久安。而农村交通是农村实现小康和富裕的基本条件。在我国很多地区,农村公路仍是农民群众出入、农产品和工业品出入、提供医疗服务等的唯一途径。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国家发展大局,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加快改变农村交通面貌。

  第二,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是“十一五”交通发展的紧迫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机制体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党中央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和养护管理。

  农村公路的发展虽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无论从发展速度、投资力度还是道路水平等角度看,与高速公路发展相比是相对滞后的。今后一个时期,公路交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己经成为公路交通发展的必然要求。构成我国公路交通的基础是农村公路,目前占总里程75%的农村公路仍然是交通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占我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还不能充分、平等地享受到交通的公共服务和它带来的便利。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农村地区道路质量差,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干线路网和农村公路互为依托,缺少哪个层次都是不完善的,整体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考虑其协调均衡问题,这是交通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而我国国土广阔,城乡发展差距大,农村公路的发展任务又是相当繁重和艰巨的。因此,必须认识到,没有农村公路的现代化,就没有我国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重要任务。

  要发展农村道路等公共事业,必须从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来看待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管养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这其中,当然包括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也要增加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要以建立便捷、高效和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把农村交通发展摆在我国交通工作重要的位置,在继续加快公路主干线建设的同时,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力气,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加速改善农村公路交通条件,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广大农民真切感受到现代交通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第三,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实现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农村公路己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基本形成了连接千家万户的农村公路网络。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已达300万公里,全国99.6%的乡镇,92%的建制村实现通公路。但农村公路的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先后实施了县乡和农村公路改造等一系列公路专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养护薄弱的问题日益严重,管理体制的弊端日显突出,已经严重制约农村公路交通的持续健康发展,改革现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己势在必行。据统计,目前全国300万公里农村公路中,能保证常年养护的仅占总里程的30%。绝大部分农村公路只能维持简单的季节性养护和临时性突击养护,养护组织和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养护技术水平低下,失养状况较为普遍,导致大量农村公路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状况,使用周期缩短,不能保障正常的运输生产,甚至危及行车安全。随着农村公路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等级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着力解决失养问题,建立正常化、规范化的农村公路养护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建设和养护两者关系中,更重要的是养护。在公路建设发展速度和规模与管养发生矛盾时,应该首先保证公路的管养。

  因此,改革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明确政府的职责,建立长效机制,妥善解决农村公路养护问题,已经成为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更好地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客观要求。因此,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必须统筹公路建设与养护,坚持建养并重的原则,改革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机制,为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总之,加强农村公路工作,统筹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全面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交通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1)里程线路长,技术等级低。我国农村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比重2/3以上,但普遍技术等级低、路况差。

  (2)大多数农村公路属于非专业养护。农村基本是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管理,其养护效果不理想,公路路况差。

  (3)道路技术标准低,养护成本高。农村公路基本是四级路和等外路,路面大部分未铺装,即使油化的农村公路也存在缺沟少涵,有路面无路肩,公路残缺严重、等级低,线形不规范,各种结构物缺乏,公路病害多,使得公路养护困难、养护成本提高。

  (4)农村公路路政问题大,倾倒垃圾、堆放农作物、打场、晒粮、排水等现象经常出现,必须采取一定的管理手段排除农村公路上的障碍。

  4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农村公路的不断发展,旧的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大多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不能适应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4.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各乡镇普遍认为只要完成了公路建设,把路铺到百姓家门前,就以为完成了整个工程,须不知,公路的养护,更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目前,有很大一部分人根本无公路养护的意识,认为路坏了,有国家修;甚至有人认为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本就不需要养护,要是养护也是白白的浪费财力、物力、人力。而沿线的百姓,更是图自家方便,把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临时打谷晒场的大好场所,经常把各种堆积物都堆在路边,有的更是占道堆放,致使路面裂缝、麻面、坑槽、边坡坍塌等公路病害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4.3养护管理不规范

  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的规章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养护责任不明确,养护责任没有真正的落实,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大量的乡村公路缺管少养,只能由乡政府或村委会组织沿线居民进行简单的季节性或临时养护,路政管理不到位,养护体制缺乏活力。

  4.4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少,筹资工作难度较大

  虽然“十一五”期间国家拨付大量养护资金,但由于农村公路量大面广还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管理人员及相应的设备资金也无法落实,因而对农村公路出现的基本病害根本无法进行维修,难以维持道路的路况稳定,公路损坏程度有增无减,形成了恶性循环。

  4.5养护技术低、质量不高,农村公路养护队伍中专业养护人员配备少

  目前农村公路养护人员中极少有专业的养护技术人员,从事养护的技术人员比例不足10%,掌握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能力差,大大降低了养护水平。

  5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5.1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

  依照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和《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方法》,建立起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县级公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原则,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系明确一名乡(镇)领导负责,在现有编制中明确管理养护人员;在各行政村设立交通管理员;真正建立起养护管理机构,来保障农村公路的各项养护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5.2确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措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与管理应遵循“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确保农村公路正常养护,财政预算安排的农村公路小修保养资金。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特别是地方财力的增长,农村公路养护财政资金应当逐年增加。除了以上之外,农村公路沿线受益企业或个人捐助、村民委员会通过“一事一议”方式都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措措施。加强监管,管好用好农村公路管养资金。

  5.3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的改进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因地制宜、全面养护、注重实效、保障畅通”的原则。建立责权明确、管养分离的养护体制。实行专业化养护和个人承包养护两种机制,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的市场化。农村公路日常保养可根据交通量、路面类型、地形特点等实际情况,采取个人承包养护、群众集中进行季节性养护、专业养护等方式,而对于公路养护大中修、防护、水毁修复等技术性较强的工程项目,鼓励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按路段或区域通过竞争或招标方式择优选定具备资质条件的专业化养护公司,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对于等级较低、自然条件特殊等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养护作业的农村公路,也可采取聘用、委托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养护,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的市场化。

  5.4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技术水平

  推广使用农村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有效地减短工期,提高养护质量和工作效率。

  配备实用的养护机械。现在农村沥青路、水泥路的增多,使养护作业不可能像过去对待砂石路那样,需要许多机具完成。如沥青路面修补机,路面破碎机具,道路清扫机,混凝土路面清缝机和道路边沟挖掘等设备,能更好处理公路变形、车辙、裂纹、剥落、磨损、脱落和坑洼等病害。建立一支养护管理专业队伍,负责对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路政、路产维护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指导,并要全方位、多层次对管护领导小组成员和具体管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迅速地掌握一些农村公路养护内容、措施、质量等基本知识,以尽快适应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需要,从而提升养护人员管养水平。

  6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了农村公路建设新的历史使命。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是当前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要问题。所以,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落实好有关措施,做到建养并重、有路必养,更好的巩固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上良好的轨道,促进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翔东. 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J]. 科技信息. 2010(29)

  [2] 贾庆峰,蒋丽丽. 浅谈公路养护与管理[J]. 科技风. 2010(05)

  [3] 宋彩霞. 谈农村公路养护存在问题与加强对策[J]. 科技风. 2010(10)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