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山东省某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查不合格情况分析

山东省某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查不合格情况分析

作者:金孟民 山东省血液中心
摘    要:目的:分析山东省某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相关因素,以降低ALT不合格血液报废率。方法:选取2022年5月山东省血液中心街头采血班组的ALT快检下不合格的301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这301例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结果:301份ALT不合格献血标本中,男258例,女43例;年龄18~24岁46例,25~44岁242例,45~55岁13例。体重≥70 kg 218例,体重<70 kg 83例。因饮食(饮酒、食用高脂肪食品)淘汰105例,占比34.8%;因肥胖(脂肪肝)淘汰93例,占比30.8%;因睡眠不够、熬夜淘汰82例,占比27.2%;药物因素淘汰12例,占比3.9%;其他因素(设备等)淘汰9例,占比2.9%。ALT单项不合格286例,占比95.02%;存在合并梅毒抗体、2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丙型病毒抗体(抗HCV)、抗HIV多项不合格者。结论:本地区ALT不合格的主要为高脂肪饮食、脂肪肝、熬夜的献血者,以男性为主,大部分为ALT单项不合格,也有少数ALT不合格者合并4项传染性指标。
关键词: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脂肪;脂肪肝;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的物质。健康人血清中的ALT含量非常低,当肝脏发生异常,如炎症、中毒、坏死等,就会导致身体血清ALT含量升高,这是因为肝脏炎症、中毒或坏死,会使肝细胞膜通透性升高,细胞质内的ALT释放出来,流入血液中,使血液中的ALT升高,因此,ALT是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多数采血机构将ALT检测作为筛选献血者的五项指标之一。随着新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及血液筛查试剂的产生,血液筛查中ALT的检测发生了变化。ALT水平超标,会导致血液报废,而是否检测ALT,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本研究旨在就ALT在无偿献血者中的检测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2年5月1-31日山东省血液中心街头采血班组的ALT快检下不合格的301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年龄18~55岁,但可申请延长献血期;(2)体重:男≥50 kg,女≥45 kg;(3)血压:收缩压90~140 mm Hg,舒张压60~90 mm Hg,脉搏60~100次。
排除标准:血压>145 mm Hg或<60 mm Hg者;合并各类传染病者。
方法:选择瑞士罗氏干生化分析仪、厦门新创干生化分析仪、济南希望生化分析仪,瑞士帝肯的RMP-200型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芬兰MK3酶标仪、北京北化精细和北京端瑞科技公司的ALT初检试剂盒、北京倍肯恒业公司的ALT复检试剂盒,采用赖氏法进行ALT初检,采用速率法复检,所有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同时设置阴、阳对照。参加无偿献血者,前天晚餐和当天早餐应清淡饮食,杜绝饮酒、高脂肪、高蛋白食品;身体肥胖者应锻炼身体,适当运动;献血前1天必须保持睡眠>6 h;吃药物者暂延缓献血,停药1周方可参加。评价标准:采用国家标准的报废率,国标GB 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ALT检测值≤50 U/L。
观察指标:统计301份不合格献血标本的年龄、性别、体重、肥胖、熬夜、睡眠、使用药物、梅毒抗体、HBs Ag、抗HCV、抗HIV等指标。
结果
301份ALT不合格献血标本中,男258例,女43例;年龄18~24岁46例,25~44岁242例,45~55岁13例。体重≥70 kg 218例,体重<70 kg 83例。因饮食(饮酒、食用高脂肪食品)淘汰105例,占比34.8%;因肥胖(脂肪肝)淘汰93例,占比30.8%;因睡眠不够、熬夜淘汰82例,占比27.2%;药物因素淘汰12例,占比3.9%;其他因素(设备等)淘汰9例,占比2.9%。ALT单项不合格286例,占比95.02%;存在合并梅毒抗体、HBs Ag、抗HCV、抗HIV多项不合格。少数ALT不合格与合并上述4项传染性指标有关。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大众的身体健康。血液中ALT的升高与感染丙型炎病毒(HCV)有关。研究表明,ALT值异常的献血者,其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的献血者,HCV-RNA阳性患者中ALT正常的<20%[2]。ALT异常与乙型肝炎病毒(HBV)、HCV表面抗原阳性有关,ALT的异常升高与输血引起肝炎的发生率有平行关系,但这是在检测技术尚不成熟时期的研究。有文献报告,HBV是献血筛查的常用指标,通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然而ALT的筛查价值已经不高了,但对于HCV,有了抗HCV检测法后,ALT检测又有了一定的意义,尤其是第二代、第三代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其试剂的敏感性有所提高,使HCV感染窗口期缩短了40~50 d,与ALT活性指标异常接近[3]。但某种情况下,ALT血液筛查可减少献血者隐匿期或因感染窗口期的漏检,在保障血液安全中心依旧有一定的作用。ALT检测方法有比色法、层析法、速率法、荧光法4种,其中最常用的为速率法和比色法。比色法无需特殊仪器,试剂也便宜,但受多因素影响,其敏感性、特异性不高;速率法的检测结果相较于比色法更准确,但需要具备生化分析仪,对试剂要求高。
ALT特异性不高,引起ALT升高的因素较多,除了病理还有非病理因素,如服药、运动、体重增加、情绪波动、身体不适、劳累过度等,都会引起ALT异常升高。ALT检测活性单位与标本存放时间长短、温度高低有关,时间越长、温度越高,ALT检测结果影响越大。因ALT超标造成的血液标本报废率>80%。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的增多,熬夜、情绪紧张等因素,导致供血机构血报废比例逐年上升。目前对献血者的ALT筛查标准依旧是几十年前制定的,献血者的年龄必须是18~55周岁,适龄献血者与一般健康人群血清ALT水平也有可能存在差异[4]。而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与现在有所差距,现在人们的肉食摄入明显更多,血液中的某些指标含量也会有改变,健康献血人群的正常参考值与现行的标准可能有一定的差异。经过对国内部分供血机构调查,与当地健康人群血ALT水平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大部分结果显示,单纯ALT增高的标本非常高,占所有不合格血液标本>95%。不同地区的ALT参考上限值也不同,福州地区参考上限值为51.71 U/L;台州市参考值男10~56 U/L,女8~46 U/L;郑州利用赖氏法参考上限值为29.94 U/L;梅州男9~50 U/L,女8~41 U/L。ALT的升高是多因素导致的,有病理因素也有非病理因素,肝脏疾病各病型都可引起ALT不同程度的升高,体内若有心、脑、肾等脏器疾病,也会导致血ALT异常。ALT经胆管排出,若胆囊、胆管有疾病,也会导致ALT升高。献血者献血前大多数无自觉症状,献血前进行健康咨询,因此,上述疾病导致ALT升高的占比较低,但脂肪肝患者的ALT不合格率高。生理方面如饮酒、熬夜、感冒、剧烈运动、体重超标也会导致ALT升高[5]。无偿献血者的ALT因年龄、性别也有一定的差异,男性ALT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这种ALT升高情况可能与男性好运动有关,与激素、新陈代谢水平也可能有一定关系[6]。
本研究结果显示,肥胖、服药、熬夜、高脂肪饮食等都会引起ALT异常升高。男性高于女性可能是因为体内激素问题,或者男性体育活动多,吸烟、酗酒等因素影响。25~44岁年龄段的ALT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这可能是因为此年龄段是献血队伍主力军,该年龄人群生活压力大,社会活动多,因此ALT不合格率高。本研究认为,体重≥70 kg的献血者ALT不合格例数高于体重<70 kg的献血者,这是因为体重高的献血者,可能存在脂肪肝[7]。本研究中有9例因设备因素淘汰,这是因为ALT检测活性单位与血液标本存放温度、时间有关。因此,为了降低因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率问题,应加强献血者体检时的健康献血教育,规范检验操作,有效控制标本环境。
国内采血机构目前还不具备核酸检测技术的条件,核酸检测技术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对生物实验室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求实验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操作培训,并具备实验室经验。目前国内大部分采供血机构均未开展核酸检测技术,其他有效措施如缩短抗HCV酶免疫检测的窗口期和检测HBV隐匿性感染不能及时跟进,不宜取消ALT检测。我国是肝炎高发地区,肝炎病毒携带者众多。ALT检测是改善血液质量的保证之一,ALT异常升高提示病毒性肝炎和某些疾病的发生,ALT检测可作为其他相关疾病的替代检测[8]。目前,献血者血清ALT活性不仅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而且可以反映人体生理的综合状态。筛选出高ALT活性的献血者,既可以消除肝炎的传播隐患,也可以避免因过度运动、服药、饮酒、睡眠不足等生理因素引起的献血者亚健康状态;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血液机构ALT不合格和废品率高的情况,避免因血液短缺引起的血液紧张[9]。根据献血法,献血间隔时间应>6个月。如果在采血前检测到ALT生理异常升高,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后不会影响再次献血,可以保证血源。工作人员还可以加强献血前的评估和咨询,对于年龄25~44岁的超重捐赠者,应咨询其药物、饮食、睡眠和休息情况;ALT可能升高者,劝其暂缓献血。在夏季,应加强环境管理,做好温度调控措施,做好标本冷链保存、运输等环节[10]。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ALT不合格率,降低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献血时,应排除潜在危险的献血者,保证献血者和用血者健康。
 
参考文献
[1]时玲玲.焦作市无偿献血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查结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2,46(20).2491-2493.
[2]陈豪.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与ALT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 17(22):152-154.
[3]刘敏司天宁,金新莉,等.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前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22,35(9):977-979.
[4]沈龙强陈伟岳我站2019年无偿献血者标本复检ALT不合格原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21,28(14)44-45.
[5]张小霞.韩亚鹏庆阳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21 ,36(2):58-60.
[6]张静,王素玲韩雪峰.等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氛基转移酶不台格率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10):1235-1238.
[7]徐冬峰.王前旭福建省宁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核酸检测情况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3):91-92.
[8]黄爱琼,李仲平,刘旭映等广州市无偿献血者ALT异常与HBV、HCV检测结果的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 15(20):206-208.
[9]裴莲君,陈琛,王冠男,等街头无偿献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血报废原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18):69-72.
[10]郭宏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的因素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7):50-51.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