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遂宁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整体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能够减轻患者痛苦,且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结石;并发症;
 
胆总管结石为临床常见结石类型,可造成胆管梗阻,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绞痛、黄疸、发热等症状。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胆总管结石,以往多采取开腹手术治疗[1]。常规开腹手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术后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症状,恢复期相对较长,部分患者手术耐受性不理想,影响预后[2]。近年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技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更为清晰的手术视野,对患者创伤更小,对腹腔内组织结构破坏也较小,预后更为理想[3]。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遂宁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18~64岁,平均(47.66±5.19)岁;病程1~8年,平均(4.42±1.61)年;结石直径0.75~1.56 cm,平均(1.11±0.23)cm。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8~66岁,平均(48.29±5.69)岁;病程1~7年,平均(4.23±1.42)年;结石直径0.81~1.68 cm,平均(1.19±0.26)cm。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CT、B超等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者;(2)符合手术指征者;(3)临床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证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3)有腹腔手术史者;(4)合并肝内外胆管狭窄者;(5)存在胆道肿瘤或其他肿瘤者;(6)心、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术前常规禁饮禁食,进行全身麻醉,充分暴露右上腹,分离胆囊三角,并结扎胆囊动脉,从肝下逆行将胆囊切除。充分暴露并分离胆总管及肝总管,诊断性穿刺,将胆汁抽出,胆总管切开2 cm,以胆道取石钳将胆总管结石取出。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残留结石,并以取石网将残留结石取出。胆总管内置入T型管,采取可吸收线缝合胆总管,有效止血。冲洗腹腔并放置引流管,缝合创口。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术前常规禁饮禁食,术前0.5 h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患者保持仰卧位,实施全身麻醉,脐下横行切开约1 cm,置入Trocar,注入CO2,构建气腹,压力为13~15 mm Hg。患者保持头高脚低位,通过4孔法置入腹腔镜及辅助器械,探查腹腔。在腹腔镜直视下,分离腹腔内粘连,充分暴露胆总管、肝总管。胆总管前壁采取穿刺处理,将胆汁吸出。明确胆总管位置后,切开胆总管前壁,长度为1~2 cm,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将大块结石取出。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沿胆总管纵行切口,缓慢置入纤维胆道镜,探查肝管、肝总管、胆总管,结石以网篮取出。插入导尿管,加压、冲洗、吸出泥沙样结石。取石后,采用纤维胆道镜进行检查,确认是否存在结石残余,并进行处理。冲洗胆道,放置合适的T型管,对胆总管切口进行间断性缝合,缝合后,通过T型管注水,胆总管缝合处无液体渗出,且腹腔无活动性出血后,将引流管从文氏孔置入,T型管从右侧戳孔,并引出,同时固定,缝合腹部切口。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总分10分,分数愈高表明患者疼痛症状愈严重[4]。(3)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腹腔出血、腹痛腹胀。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两组VAS评分比较: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讨论
胆总管结石为胆道系统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取石,以解除胆道梗阻,促进胆汁顺利流出[5]。开腹手术虽然能有效去除结石,但手术创伤较大,部分患者耐受性不理想,术后恢复较慢,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并发症,不利于预后[6]。在微创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技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7]。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与伍斯贤等[8]报告结果一致,表明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较快。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与蔡玉磊等[9]报告结果相似,表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创伤更小,能够减少患者痛苦。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王国刚[10]报告结果相似,表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预后更为理想,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分析原因:常规开腹手术取石探查操作范围大,可能会造成十二指肠液体反流,引起腹胀,导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延长[11]。同时开腹手术切口较大,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较为明显,部分患者术后还可能出现脂肪液化、感染等情况,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2]。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能够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便于主治医师精确操作,切口更小,游离各层组织的范围相对较少,能够减少对腹腔的结构性损伤,对身体免疫、应激、代谢及循环方面影响较小,能够最大程度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13,14]。而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的整体创伤较小,术后切口并发症较少,对腹腔干扰程度和胃肠功能影响较小。对于复杂性胆道结石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能够一次性解除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保护括约肌的完整性,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降低术后疼痛感,促进排气、排便,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并缩短住院时间[15]。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整体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能够减轻患者痛苦,且并发症较少。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