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

摘    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鼻腔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鼻气道阻力、嗅觉功能、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NMCA到前鼻孔距离(DCAM)、鼻腔容积(NCV)、炎性因子水平、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后3个月,研究组鼻气道阻力、嗅觉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研究组DCAM短于对照组,NCV、NMCA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研究组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12、24 h,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鼻腔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缓解疼痛。
关键词:鼻内镜;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多是因为急性鼻窦炎未得到有效治疗,在鼻息肉阻塞、病毒感染与外力损伤等因素影响下最终发展形成。患者一般存在头痛、鼻塞与脓鼻涕症状,并伴有嗅觉功能障碍,甚至可能出现呼吸道感染,给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人体鼻腔与鼻窦解剖结构较复杂,增加了手术治疗难度,在手术过程中不但需要将病灶完全清除,还要尽可能保留患者嗅觉功能。以往临床多选择传统鼻腔手术治疗,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鼻内镜手术逐渐得到应用,且治疗效果逐渐得到认证,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可以及时了解患者鼻腔内部结构,提高病灶清除率,且安全性高。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8~68岁,平均(41.58±3.11)岁;病程1~6年,平均(2.85±0.12)年;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36例,Ⅲ期3例。研究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9~65岁,平均(40.47±3.02)岁;病程1~7年,平均(2.91±0.15)年;临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35例,Ⅲ期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了解本研究内容与目的,并自愿参与。
纳入标准:(1)经检查确诊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临床资料完整者;(3)满足手术治疗指征者。
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证者;(2)合并恶性肿瘤患者;(3)精神障碍或无法配合研究者。
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鼻腔手术治疗,即鼻腔开放手术,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在上唇齿龈沟交界位置做一个手术切口,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病变组织切除,开放筛窦,术后给予创面止血,并利用纱条与海绵进行鼻腔填塞。研究组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按照患者病情选择麻醉方式,Ⅰ期患者选择局部浸润与表层麻醉,Ⅱ期或Ⅲ期患者则选择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将患者鼻腔鼻道完全暴露,借助鼻内镜与Messerklinger技术,切除钩突、筛泡、鼻息肉,并有效清除病变组织,疏通鼻额管,手术完成后给予创面止血纱布干预,并利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最后利用纱布海绵完成鼻腔填塞。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1)手术效果[3],a.显效:患者症状完全消退,经鼻腔黏膜内镜检查结果表现正常;b.有效:患者症状有效改善,经鼻腔黏膜内镜检查结果表现逐渐好转;c.无效:患者症状未取得任何改善,鼻腔黏膜表现出炎性反应。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鼻气道阻力、嗅觉功能,采用嗅觉计测定仪测量鼻气道总阻力,正常为0.20~0.39 k Pa/(L·s);应用感觉临床研究中心嗅觉功能测评法评估患者嗅觉功能[4],0~1分为正常,1.0~2.5分为轻度损伤,2.6~4.0分为中度损伤,4.1~5.4分为重度损伤,≥5.5分为嗅觉功能完全丧失,分值越高提示嗅觉功能损伤越严重。(3)采用声反射鼻腔测量系统检测患者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NMCA到前鼻孔距离(DCAM)、鼻腔容积(NCV)。(4)炎性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5)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研究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n(%)]
两组鼻气道阻力、嗅觉功能评分比较:术前,两组鼻气道阻力与嗅觉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鼻气道阻力、嗅觉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鼻气道阻力、嗅觉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DCAM、NCV、NMCA水平比较:术前,两组DCAM、NCV、NMC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DCAM短于对照组,NCV、NMCA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两组DCAM、NCV、NMCA水平比较
两组IL-5、IL-17水平比较:术前,两组IL-5、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IL-5、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两组IL-5、IL-17水平比较
两组VAS评分比较:术后6、12、24 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VAS评分比较
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临床常见病,患者常表现为鼻塞、头晕、嗅觉功能异常等症状,病情持续发展,还会导致患者视力降低、合并感染,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给日常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需及时治疗[5]。现阶段针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普遍选择手术方式治疗,确保充分清除患者病灶组织,提高鼻腔通气功能。
传统鼻腔开放手术操作视野较为模糊,增加手术难度,难以彻底清除病灶,一旦残留鼻息肉组织,则可能提高术后复发率;同时手术损伤较大,给患者术后康复造成较大影响,不利于术后鼻腔功能恢复,甚至可能会诱发感染,给患者嗅觉功能与鼻腔通气功能恢复留下隐患[6]。
随着医学技术快速进步,鼻内镜技术逐渐应用在手术治疗中,鼻内镜手术主要是借助鼻内镜器具,促使手术视野充分扩大,保证手术视野清晰,从而获取清晰解剖图像,提高手术操作精细度,降低鼻腔其他结构损伤,充分清除病灶,安全性较高。同时还可以有效清除鼻道窦口复合体阻塞物,有助于引流,促进鼻腔黏膜恢复,手术损伤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鼻气道阻力、嗅觉功能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鼻腔黏膜炎性因子水平与术后各个阶段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体现出鼻内镜手术可以对患者鼻腔生理结构与功能进行更好的保护,促使鼻气道阻力降低,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嗅觉功能,效果更加确切。这可能是由于鼻内镜属于微创术式,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创伤,且通过鼻内镜协助手术,提高手术视野清晰度,保证手术操作更加精细,避免鼻腔其他结构损伤,保证鼻腔功能与结构完整性,最终可以有效提高嗅觉功能。手术视野清晰可以充分清除病灶,促使鼻腔鼻窦更好地通气与引流,减少术后复发风险,降低术后疼痛。当患者鼻道窦口复合体阻塞物充分清除后,可以促进引流,保护鼻腔黏膜,防止鼻黏膜缺血坏死,保障嗅区黏膜形态,提高患者嗅觉功能,解除鼻腔梗阻症状。
综上所述,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鼻腔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缓解疼痛。
 
参考文献
[1]张颖,刘勇.龙表利,等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联合布地奈德浸润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效果及对嗅觉功能、鼻腔通气功能、复发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2,34(1):101-104.
[2]刘磊峰,江枫,邱海涛等.鼻内镜术与鼻息肉摘除术对鼻突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鼻腔通4气功能、嗅觉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 18(11):2145-2149.
[3]薛梅,黄员福.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白介素-17与鼻窦CT评分、 鼻内镜评分的相关性[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23)-4111-4113.
[4]季立,陆文敏,肖锋等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鼻腔功能及嗅觉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3):86-89.
[5]余滋中,付艳乔,李国义鼻内镜术后糖皮质激素浸润对慢性鼻鼻突炎伴鼻息肉患者近期疗效及嗅觉功能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36(7):2722-2727.
[6]火英明,陆芝敏疏风通窍汤联合3%高渗盐水鼻腔冲洗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1. 43(9);:1541-1545.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