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效果及对疼痛的影响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效果及对疼痛的影响

摘    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减轻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针对性护理; 疼痛;
 
骨质疏松症是骨科常见疾病,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为特点,患者易发生骨折,既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也会影响患者舒适感[1]。临床给予骨质疏松症患者护理时,一方面需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指导其遵医用药、合理饮食,以预防病情加重;另一方面也需要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如疼痛、乏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因而在临床护理措施中,需要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手段,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保持其良好健康状态。针对性护理的应用能够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实施临床干预,对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2]。为评估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0.34±5.38)岁;病程1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2.07±0.42)年。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6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60.42±5.41)岁;病程2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2.10±0.4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1)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者。(2)意识清醒、具有临床配合能力者。(3)接受临床各项检查及问卷调查者。
排除标准:(1)合并腰背部器质性病变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2)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者。(3)纳入研究前确定存在意识障碍或患者自身为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进行检查,同时以健康宣教的方式嘱其日常生活保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久站、久坐等。如患者有疼痛等情况,可配合热敷、肌肉按摩等方式给予对症护理,或配合物理治疗仪减轻其疼痛感受。
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1)健康宣教。加强对患者疾病常识的宣教,以疾病诱因、病情发展特点、预后措施等展开宣教,提高患者对于病情及预后的重视性,特别是在遵医用药、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干预措施中,指出必要性与价值,获得患者主动配合。(2)疼痛护理。指导患者以不同的干预措施缓解生理性疼痛,如指导其握紧双手感受肌肉紧绷状态,而后放松感受手臂温暖舒适状态,重复训练以达到放松身心的作用;指导患者掌握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在全身肌肉紧绷状态下从手部开始,逐渐放松上肢、肩部、头部、颈部、胸腹部、双腿,有意识调节自身肌肉放松状态,每次持续30 s左右,以减轻疼痛应激。(3)心理护理。日常给予护理时还需加强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干预,引导患者保持良好情绪状态,对于因疼痛、乏力等生理症状而产生负性情绪的患者需加强关注,引导患者自我调节情绪。如通过指导冥想的方式,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冥想环境,嘱咐患者做深呼吸、肌肉放松训练,转移疼痛注意力的同时引导其进入冥想状态,促进身心放松,调节患者情志。另外,还可通过言语交流的方式,引导患者主动倾诉与表达,向医护人员表达不适症状,获得医护人员的建议,有利于减轻患者心理应激,从而减轻由其负性情绪引起的疼痛应激。(4)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做适当运动与功能锻炼,早期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边活动、户外运动,由患者根据自身运动耐受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嘱其每日参与适当运动,保持必要运动量。后期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为其设计科学的功能锻炼计划。如指导腰背疼痛患者每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或为患者增加设计俯卧位直腿抬高运动、俯卧位直颈运动等。根据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耐受情况设计运动时间,一般以每次功能锻炼30 min为宜,如有特殊情况可针对性调整运动时间。(5)健康指导。给予患者健康生活事项的嘱咐与建议,如日常饮食中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减少长期高蛋白饮食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有意识调整自身姿势,改变体位时保持动作缓慢,有需要者可以在扶手、助行器帮助下活动,家属也需给予陪护,避免患者跌倒。两组均护理干预14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负性情绪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评分[健康调查量表36(SF-36)]。上述量表总分分别为10分、64分、54分、100分,量表评分皆与评价项目呈正相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好、75~90分为较好、60~74分为一般、<60分为差)。满意度=(非常好+较好+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HAMA、HAMD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VAS、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HAMA、HAMD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骼疾病,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及老年男性,患者由于骨质疏松而易发生跌倒等事件,骨折发生率较高,不仅会影响患者正常肢体功能,也会影响其生活质量[3]。且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伴有疼痛、乏力、脊柱变形等临床症状,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因此在临床护理时,需给予更加充分、完备的护理措施,从患者病情角度加强对症状的干预,减轻病症反复发作对患者舒适感的影响,合理引导患者遵医嘱控制病情,提高症状改善效果;而从患者生理舒适感角度给予护理干预时,需要在提供护理服务时减轻患者不适感、疼痛感,既可加强对患者情绪的疏导与不良心理的干预,也可减轻因生理性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生理舒适感,提高其生活质量[4]。
针对性护理的实施能够较好地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5]。针对性护理能够结合患者病情特点,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在患者疼痛症状的干预中,配合疼痛转移措施减轻患者生理性疼痛,也可配合心理护理的方式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引起的疼痛感受,既能够较好地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也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负性情绪[6,7]。另外,针对性护理通过加强宣教、功能锻炼与健康指导的方式,引导患者主动参与自我护理,提高其疾病认知的同时也鼓励患者多参与功能锻炼,有利于减轻其因自身病情引起的多种不适症状而产生的恐惧感,鼓励其多在运动锻炼中感受病情恢复效果,同时也通过宣教的方式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患者在各项功能恢复、心理舒适感等方面得到改善,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8,9,10]。针对性护理充分关注患者需求,可增进护患联系,因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护患交流更融洽,更有利于护理措施的实施[11]。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价值显著,既能减轻患者疼痛,也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采用。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