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2年3月湖南省郴州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阶段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PAN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护理后,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0)。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结论:阶段式康复护理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并予以推广。
关键词:阶段式康复护理;精神分裂症;遵医行为;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诱因不明,患者表现为大脑功能失调,情感、认知、行为、意志等方面存在障碍[1]。即使患者意识基本清晰,但由于精神活动不协调,仍会出现社会功能缺陷现象。精神分裂症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导致患者精神衰退,对其学习、工作造成严重影响[2]。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以药物控制为主,但患者因为长时间用药,表现出较差的依从性,因此,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3,4]。本研究旨在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2年3月湖南省郴州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男40例,女10例;年龄21~59岁,平均(37.59±6.81)岁;病程0.8~9年,平均(5.29±1.39)年。研究组男42例,女8例;年龄22~61岁,平均(37.65±6.85)岁;病程0.8~10年,平均(5.33±1.45)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患者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上,沟通能力正常;(3)患者可以接受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1)伴有先天性神经发育迟缓、原发性认知障碍者;(2)心、肝、肺等脏器功能不全者;(3)哺乳期女性。
方法: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日常生活行为,满足患者的正常需求。确保住院环境良好,保障患者睡眠质量。如患者睡眠情况不佳,可遵医嘱给予药物辅助入眠。监督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禁止暴饮暴食。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合理展开健康指导。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阶段式康复护理干预:(1)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状况,创建阶段式康复护理小组。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培训护理管理专业技能,熟练掌握阶段性康复护理的重要措施。(2)收集患者微信、地址、电话等资料,定期展开微信、电话回访,监督患者服药情况,定期提醒患者复诊。(3)召集护理人员线上、线下讨论,依据患者不同时期特点,合理展开讨论,就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表现、个性化护理需求加以了解,制作阶段性康复护理管理表,包括社会功能、健康宣教、护理评价、护理进度等。(4)了解精神分裂整患者疾病情况,合理展开对应护理。急性期患者初次进行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对医院环境、病房、病区分布进行介绍,确保患者熟悉作息时间以及住院制度,为患者安排合适的病房。积极展开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与患者交流沟通,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于恢复期,为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对病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护理人员对患者上一阶段的饮食、服药、生活质量以及睡眠等情况加以回顾,就系列问题展开协商、讨论,以此为依据改善护理措施。于康复期,患者精神症状改善,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情况的变化,加强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家属多鼓励、陪伴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改善社会功能。监督患者坚持遵医嘱服药,防止疾病复发。
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效果,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估,两个量表分数越高说明康复效果越差。(2)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采用服药依从性报告量表(MARS)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服药依从性越高。(3)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估,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0~69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量表进行评估,包括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4个维度,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护理前,两组SDSS、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PAN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分)
两组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9 5);护理后,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见表2。
表2 两组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0)。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讨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以恢复其认知能力、消除精神分裂症状、避免疾病复发为主要目的。于疾病不同阶段,需要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提高患者依从性,对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5,6,7]。
阶段式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可通过服药依从性护理以及健康宣教,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通过注重心理疏导以及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可对患者的恢复进程给予充分促进[8,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康复效果、依从性、满意度、生活质量均优于参照组。分析原因: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若行阶段式康复护理,则急性期需以强化治疗依从性与康复效果为主,因此在该阶段护理措施应以强化健康宣教为主,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疾病与治疗认知程度,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其康复效果;稳定期则需以患者日常生活改善为主,可从饮食、生活与用药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目的在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技能,同时,强化患者心理干预,并叮嘱患者家属、亲朋等多理解、鼓励患者,以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促使患者积极融入社会。此外,经急性期、稳定期的康复护理干预可促使医护人员发现不同阶段患者的护理问题,并能够及时予以改正,进而持续完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因此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阶段式康复护理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并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陆聪月,朱翠芳,吕钦谕阶段式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122-125.
[2]郑益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 ,34(8):167-168.
[3]陈萧婦陈鹏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90-92.
[4]姜俊香,顾丹旦,潘晓洁不同护理模式对新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2):154-156.
[5]王凌玲,邱亚萍郦兆栋等家属参与式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J]重庆医学,2020, 49(2):215-218.
[6]丘会英,张少珍,黄仲文等.康复护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1, 16(2):211-212.
[7]张少珍,丘会英,黄仲文等.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193-195.
[8]朱艳玲,廖小华,张献强等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 1,28(25):244-246.
[9]钟红英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161-164.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