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2年10月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医院收治的145例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行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血清炎性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4 h,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口唇疱疹、耳鸣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咀嚼无力、面部麻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C治疗TN的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轻疼痛及炎性反应,但术后可能出现面部麻木、咀嚼无力等并发症,应注意防范。
关键词: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TN)为临床常见的脑神经疾病,是指局限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阵发性剧痛,发作时呈电击样、撕裂样剧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抗癫痫药物为临床治疗TN的首选方法,能缓解疼痛,但长期服用药物易引发消化道不适、眩晕,降低患者依从性,甚至停药。微血管减压术(MVD)为现阶段治疗TN的主要术式,可解除损伤神经的压迫,但创伤较大、风险较高,部分患者难以耐受[2]。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势,近年来逐渐用于TN治疗中,并取得满意效果[3]。本研究旨在观察PBC治疗TN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22年10月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医院收治的145例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3例,男40例,女33例;年龄43~81岁,平均(62.58±2.19)岁;病程1~12年,平均(6.52±1.07)年;左侧38例,右侧35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9例,Ⅱ级44例。对照组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44~82岁,平均(62.73±2.26)岁;病程1~13年,平均(6.63±1.12)年;左侧37例,右侧35例;ASA分级:Ⅰ级31例,Ⅱ级4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符合TN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者;(2)经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3)单侧发病者。
排除标准:(1)既往有脑外科手术史者;(2)存在其他引发面部疼痛疾病或颅内肿瘤者;(3)存在急性感染、发热者;(4)合并癫痫者;(5)凝血、认知、肝肾功能障碍者;(6)存在神经、血液、免疫系统疾病者;(7)存在严重焦虑、抑郁等影响疼痛感知功能疾病者;(8)精神、智力异常,无法正常交流者;(9)临床资料不完整者;(10)对手术或麻醉有禁忌证者。
方法:对照组行MVD治疗,全身麻醉,患者取侧卧位,于耳后发际线内行长约5 cm切口,小骨窗开颅,切3 cm骨瓣,十字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透视下缓慢释放脑脊液,小脑自然塌陷后牵开,分离蛛网膜。充分显露三叉神经,寻找责任血管后选择规格合适的Teflon棉垫于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间,解除神经压迫。若未找到责任血管,则对三叉神经行选择性部分离断,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对硬脑膜进行缝合,将骨瓣回纳后关颅。观察组行PBC治疗,麻醉及体位同对照组,应用Hartel穿刺技术,将患侧口角2.5 cm处作为穿刺点,于CT辅助下取14号穿刺针穿刺至卵圆孔开口处,拔除枕芯,向Meckel腔置入4号Fogarty球囊,撤除导丝,于球囊中缓慢注入非离子造影剂,注射应避免过快造成球囊破裂,剂量0.5~1.0 m L,对球囊进行充盈,直至其呈哑铃或倒梨形状,持续压迫三叉神经3 min后将造影剂抽出,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引起海绵窦出血,排空球囊,撤除导管及穿刺针,对穿刺点压迫止血5 min。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1)治疗效果:术后24 h应用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疼痛评分进行评价。Ⅰ级为无痛;Ⅱ级为偶有疼痛,但无需服药;Ⅲ级为有明显疼痛,服药后基本可以控制;Ⅳ级为有剧烈疼痛,服药后难以完全缓解;Ⅴ级为疼痛剧烈无明显缓解。a.完全缓解:BNI评分Ⅰ级;b.部分缓解:BNI评分Ⅱ~Ⅲ级;c.未缓解:BNI评分Ⅳ~Ⅴ级。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2)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3)血清炎性指标: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4 m L,应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4)并发症发生情况:口唇疱疹、耳鸣、咀嚼无力、面部麻木。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血清炎性指标比较:术前,两组TNF-α、IL-1β、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观察组TNF-α、IL-1β、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性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口唇疱疹、耳鸣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咀嚼无力、面部麻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讨论
TN为临床常见的神经性疼痛,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多为单侧发病。TN病因主要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血管与蛛网膜粘连,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脱髓鞘损伤,继而引发剧烈疼痛。目前,临床常用药物治疗,如奥卡西平、卡马西平等,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随病程延长、药物剂量增加,易损害肝肾功能。
目前,临床治疗TN的术式包括射频热凝术(RFT)、MVD、PBC等。RFT为一种微创疗法,利用高频电流形成电场,使靶点组织分子摩擦、产生热量,通过损毁三叉神经节阻断疼痛信号传导,达到止痛目的,但术后具有较高复发风险[4]。MVD为唯一针对TN病因治疗的术式,可解除责任血管对损伤神经的压迫,但其创伤较大,手术风险较高。近年来,微创介入技术持续发展,加上球囊导管改进,PBC因微创、操作简单等优势逐渐用于TN治疗中。PBC利用球囊挤占Meckel腔后对三叉神经造成压迫的有髓神经纤维,阻断神经传导通路,抑制触发疼痛的炎性因子释放,发挥止痛效应,同时可减轻炎性反应[5]。精准穿刺卵圆孔为PBC成功的关键,CT引导下可直观、清晰地显示卵圆孔及微球囊位置,使穿刺定位更加精准,提高穿刺安全性,通过颅底CT三维重建还可精准判断球囊与半月神经节位置关系,确保球囊精准压迫[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提示PBC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原因可能为PBC可经压迫损伤抑制半月神经节痛觉传导,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术后效果较明显。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为PBC操作简便,术中不需借助特殊设备,且无需开颅,可使手术耗时更短,对患者创伤较轻,术后恢复更快,缩短住院时间,继而减少住院产生的费用。CRP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创伤后快速升高,IL-1β具有较强促炎活性,在促进炎性发生、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NF-α可促使炎性细胞活化、聚集,从而加剧炎性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CRP、IL-1β、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提示PBC术后患者炎性反应更轻。原因可能为PBC无需开颅,手术时长短、创伤小,故炎性反应更轻。观察组术后面部麻木、咀嚼无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为PBC术中注射造影剂压迫半月神经节时,可损伤感觉及运动神经纤维,增加术后面部麻木、咀嚼无力发生风险,而MVD术中虽然会一定程度干扰三叉神经,但不会对神经纤维造成损伤,故术后咀嚼无力、面部麻木发生率更低,临床应重视,在行PBC时积极防范上述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PBC治疗TN的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轻疼痛及炎性反应,但术后可能出现面部麻木、咀嚼无力等并发症,应注意防范。
 
参考文献
[1] 朱冬冬,施正生,赵鹏,等.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J].医学信息,2021,34(7):119-121.
[2] 应翔,沈煜豪,王昊,等.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80岁以上老年病人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24(2):107-111.
[3] 刘俊,张卿云,盛斌,等.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20,33(6):342-346.
[4] 李强,郭志刚,董海峰,等.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72例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9):136-138.
[5] 董韬,马逸,曲国辉,等.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2):165-168.
[6] 汪洋,李亦梅.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2,39(10):959-963.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