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不同厚度姜泥督灸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不同厚度姜泥督灸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厚度姜泥督灸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模型组及实验组构建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空白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将实验组分为2 mm组、3 mm组、4 mm组,各组给予相应厚度(2、3、4 mm)姜泥进行督灸,并腹腔注射盐酸替来他明盐酸唑拉西泮治疗,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仅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盐酸替来他明盐酸唑拉西泮治疗。比较各组每分钟扭体评分、寒凝表征评分、全血还原黏度、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水平,观察实验组各亚组大鼠皮肤表现。结果:模型组、实验各组每分钟扭体评分、寒凝表征评分、全血还原黏度(中切、高切)、MDA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NO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mm、3 mm、4 mm组每分钟扭体评分、寒凝表征评分低于模型组,3 mm、4 mm组全血还原黏度(中切、高切)低于模型组,3 mm、4 mm组NO水平高于模型组,3 mm组MDA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mm组大鼠背部出现明显灸瘢,3 mm组大鼠灸后背部均出现短暂性红晕,部分出现轻微水疱,4 mm组大鼠灸后皮肤无明显异常。结论:督灸可改善寒凝血瘀型大鼠痛经症状,降低全血还原黏度、MDA水平,提高NO水平;选择姜泥厚度以皮肤出现红晕或轻微水疱疗效最佳。
关键词:督灸;姜泥;寒凝血瘀;痛经;大鼠;
 
目前,我国女性原发性痛经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1]。督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显著,但在操作过程中,姜泥敷布于体表,直接在其上点燃艾绒,易引发烫伤,且温度难控制,导致疗效具有局限性。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厚度姜泥督灸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SPF级雌性健康大鼠36只,6~8周龄,体重200~250 g,购自上海莱斯莱克公司,动物合格证号:SCXK(沪)2019-0016。
实验药物:苯甲雌二醇注射液(生产厂家: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3392);缩宫素注射液(生产厂家: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282);注射用盐酸替来他明盐酸唑拉西泮(生产厂家:法国维克宠物保健公司);实验试剂:一氧化氮(酶法)测定试剂盒(批号:A012-1-1)、丙二醛(TBA法)测定试剂盒(批号:A003-1-1),均购自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
方法:(1)动物造模:36只大鼠适应性饲养7 d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模型组(n=6)及实验组(n=24),参照许咏思等[3]制备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模型:用0~4℃冰水浸泡模型组与实验组大鼠,连续5 d,10 min/次,第2~9天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0.2 m L/只,第1天及第10天,0.5 m L/只。第10天给药1 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2 U/只。空白对照组每天仅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当大鼠扭体评分、寒凝表征评分升高提示造模成功。(2)动物给药:造模成功后第2天,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每日给予腹腔注射0.2 m L/100 g注射用盐酸替来他明盐酸唑拉西泮,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督灸干预,将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2 mm组、3 mm组、4 mm组),各8只,均剔除脊背大椎至命门处(长度约8 cm、宽度约1.5 cm)毛发,俯卧位固定,用自制姜汁擦拭大椎至命门处裸露皮肤,给予相应厚度(2、3、4 mm)姜泥进行督灸,长度约8 cm,宽度约1.5 cm,其上放置自制艾绒(2.5 g/壮),灸3壮/次,灸后碘伏消毒裸露皮肤。治疗隔日1次,共7次。
观察指标:(1)扭体评分:依照Schmauss等[2]提出的行为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2)寒凝表征评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说明寒凝症状越严重。(3)生化指标水平:治疗后,采集腹主动脉血5 m L,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全血还原黏度(中切、高切),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分析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4)统计实验组各亚组大鼠皮肤表现。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各组治疗后每分钟扭体评分、寒凝表征评分比较:模型组、2 mm组、3 mm组、4 mm组每分钟扭体评分、寒凝表征评分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造模成功。2 mm、3 mm、4 mm组每分钟扭体评分、寒凝表征评分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治疗后每分钟扭体评分、寒凝表征评分比较(±s,分)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各组治疗后全血还原黏度比较:模型组、2 mm组、3 mm组、4 mm组全血还原黏度(中切、高切)高于空白对照组,3 mm、4 mm组全血还原黏度(中切、高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mm组全血还原黏度(中切、高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治疗后全血还原黏度比较(±s,m Pa/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各组治疗后NO、MDA水平比较:模型组、2 mm组、3 mm组、4 mm组NO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MDA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3 mm、4 mm组NO水平高于模型组,3 mm组MDA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mm组NO水平,及2 mm组、4 mm组MD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组治疗后NO、MDA水平比较(±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实验组各亚组大鼠皮肤表现:2 mm组大鼠背部出现明显灸瘢;3 mm组大鼠灸后背部均出短暂性红晕,部分出现轻微水疱,4 mm组大鼠灸后皮肤无明显异常。
讨论
原发性痛经在中医学中属于“经行腹痛”范畴,病机为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亏虚,子宫失于濡养而“不荣而痛”,证型以寒凝血瘀型为主[4]。本实验通过冰水浴持续刺激模拟寒邪致病并联合雌二醇、缩宫素致痛以制备大鼠模型,且造模成功。
督灸即在督脉处隔姜进行艾灸。督脉又名“阳脉之海”,为诸阳经交会处,灸之,可激发阳气,且施灸范围广,温经通脉之力非一般灸法所及。临床研究证实,督灸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疗效显著[5]。但督灸灸力难控,部分患者灸后出现烫伤,易发生感染,治疗体验不佳。
本研究对实验组实施不同厚度姜泥督灸,结果发现,实验组各组每分钟扭体评分、寒凝表征评分低于模型组;3 mm、4 mm组NO水平高于模型组,3 mm组MDA水平低于模型组,3 mm、4 mm组全血还原黏度(中切、高切)低于模型组。分析原因:临床研究发现,寒邪会损伤细胞功能,导致脂质过氧化产物和MDA水平升高,同时会降低血液流动性、提高血液黏稠度。此外,痛经发生与有扩血管作用的NO含量降低、子宫微循环黏聚状态有关。而督灸时在经穴处产生的温热效应及生姜、艾焦油中的化学成分对腧穴产生的刺激,协同发挥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管收缩、抵抗寒邪、疏经通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2 mm组大鼠背部出现明显灸瘢,NO、MDA水平以及全血还原黏度(中切、高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大鼠外部皮肤损伤刺激凝血系统发挥作用,具体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3 mm组大鼠灸后皮肤出现短暂性红晕及轻微迟发性水疱,症状及客观指标改善最为显著;姜泥厚度增至4 mm后,艾灸温热之力减弱,灸后无红晕,指标改善不及3 mm组,但仍有效。实验结果提示,督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时应以灸力温和充足,灸后出现短暂红晕为宜。灸力过小有碍艾灸温热刺激的发挥,过大则造成瘢痕引起痛苦。
综上所述,督灸可改善寒凝血瘀型大鼠痛经症状,降低全血还原黏度、MDA水平,提高NO水平;选择姜泥厚度以皮肤出现红晕或轻微水疱疗效最佳。
 
参考文献
[1]孙玉阳,纪宏宇,陈博等.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7,20(1): 144-147.
[2] Schmauss C,Yaksh TL In vivo studies on spinal opiate receptor systems mediating antinociceptionI Pharmacological profiles suggesting a differential as sociation of mu, delta and kappa receptors with visceral chemical and cutaneous thermal stimuli in the rat[J].J Pharmacol Exp Ther,1984,228(1):1-12.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3-266.
[4]高剑虹,卞松刘坤鹏.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要素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2):385-387.
[5]王敏,王海梁蔡莹莹,等隔姜药物铺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2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20 55(6):446-447.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