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的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

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的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

摘    要: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的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周径、护理前后DVT风险等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1 d,两组患者下肢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观察组患者下肢周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DVT风险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DVT风险等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的护理措施可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下肢肿胀和DVT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外伤类型,患者因外力作用于头部造成脑组织损伤,常出现头晕、意识障碍等表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长、病情变化快,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常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尽可能降低颅内压力,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1]。但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且脱水降压治疗等因素极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严重时会引起致命性的肺栓塞,在短时间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除了及时诊断和抢救治疗外,加强临床护理预防DVT也是重要环节,可巩固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2]。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是由Caprini等学者提出的加权风险评估工具,可对患者发生DVT的风险进行评估,按照危险程度的最终得分来判断患者的DVT风险等级,并给予预见性的护理措施[3]。本研究探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的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下肢DVT风险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9~80岁,平均(58.46±5.57)岁;损伤类型:硬膜下出血13例,脑干损伤10例,脑挫裂伤7例,硬膜外出血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30~79岁,平均(57.95±5.68)岁;损伤类型:硬膜下出血15例,脑干损伤9例,脑挫裂伤6例,硬膜外出血5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第3版)》中关于重症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2)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4)术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5)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2)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3)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有DVT病史的患者;(4)合并严重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5)肢体重度感染的患者。
方法:两组患者术后进行降颅压、吸氧、保护神经等常规治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DVT风险。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患者的脉搏、呼吸、瞳孔、意识、血压是否改变;(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3)采取斜坡卧位,将床头抬高20°~30°,患者下肢抬高20°~30°,并注意做好下肢保暖工作;(4)在患者健侧肢体进行输液操作,尽量不要将静脉留置针置于下肢;(5)观察并记录患者双下肢周径,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遵医嘱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用经过专业培训且能正确运用Caprini量表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干预小组,在手术结束后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际情况进行首次DVT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⑴风险评估和危险度分级:根据Caprini量表中的40个危险因素评估结果分为4个等级,0~1分为低危;2分为中危;3~4分为高危;≥5分为极高危。⑵护理措施:(1)低危者:不使用抗凝药物,给予基础预防和下肢按摩,2次/d;(2)中危者:在低危者基础上遵医嘱给予4 000 U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1次/d;被动功能锻炼:对患者双下肢肌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按摩,2次/d,30 min/次;(3)高危者:遵医嘱给予4 000 U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1次/d,给予患者下肢按摩及被动功能锻炼,4次/d;测量患者腿围,选择合适的弹力袜为患者穿戴,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4)极高危者:药物治疗同高危者,并采用下肢间歇性充气压力系统[生产厂家:安玖医疗器械(苏州)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苏械注准20182260351]预防,将压力调到40 mm Hg,1次/d,25 min/次。
观察指标:(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 d、3 d、7 d的下肢周径测量方法:于患者双下肢的膝关节上、下10 cm测量并取平均值。(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DVT风险等级,依据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病史、手术情况、化验结果等。结果分为4个等级,0~1分为低危,2分为中危,3~4分为高危,≥5分为极高危,评分越低表示患者DVT风险等级越低。(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栓栓塞、DVT、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4)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专业技能、敬业程度、操作效率、人文关怀5项,每项20分,总分100分。85~100分为满意,65~84分为比较满意,<6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比较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周径比较:术后1 d,两组患者下肢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观察组患者下肢周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周径比较(±s,cm)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DVT风险等级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DVT风险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DVT风险等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DVT风险等级比较[n(%)]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讨论
DVT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颅脑手术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早期活动受限等因素导致下肢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瘀滞,有发生DVT倾向[4];临床多采用20%甘露醇快速滴注进行脱水降颅压,容易刺激血管壁导致血液凝缩,进一步增加发生DVT的可能性。
Caprini血栓风险并评估量表包含40个不同的危险因素,可辅助医护人员鉴别评估DVT风险,并根据结果制定预防方案,降低患者DVT发生率,其有效性已得到临床验证[5]。本研究发现,术后3 d、7 d,观察组患者下肢周径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低危占比高于对照组,中危、高危、极高危占比均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的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减轻下肢肿胀的程度,降低DVT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原因: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的护理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DVT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低危患者给予基础预防,中、高危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药物预防、被动功能锻炼、穿戴弹力袜等综合护理措施,极高危患者给予气压治疗仪预防,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加快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减轻下肢肿胀,对降低患者的DVT风险起到积极作用。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采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的护理措施,能降低患者的下肢肿胀和DVT风险,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娟预见性护理对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1):1611-1612.
[2]吴亚丽,高娟霞买海霞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护理模式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6):2464-2466.
[3]吕丽娜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对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LEDVT风险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8):152-153.
[4]陈会利,陈源璐Caprini评估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DVT风险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9):821-824.
[5]谢开红,金孔军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0,34(11):1979-1982.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